[发明专利]带浮置埋层的碳化硅高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98486.6 | 申请日: | 201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2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钱钦松;庄华龙;孙伟锋;潘晓芳;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浮置埋层 碳化硅 高压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方法 | ||
1.一种带浮置埋层的碳化硅高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N型碳化硅衬底(1),在N型碳化硅衬底(1)上设有N型外延层(2),在N型外延层(2)内设有源(4)和P型漂移区(3),在P型漂移区(3)内设有漏(5)和N型保护环(7),在源(4)上设有源的金属引线(12),在漏(5)上设有源漏的金属引线(11),在源(4)与P型漂移区(3)之间的N型外延层(2)的上方设有栅氧化层(6)且与源的金属引线(12)邻接,在N型保护环(7)的表面、漏(5)的漏的金属引线(11)以外的表面、P型漂移区(3)的漏(5)和N型保护环(7)以外的表面以及N型外延层(2)的源的金属引线(12)和栅氧化层(6)以外的表面设有场氧化层(8),在栅氧化层(6)上设有栅(10),在漏的金属引线(11)上设有金属场极板(9),其特征在于,在N型碳化硅衬底(1)与N型外延层(2)之间设有P型浮置埋层(13),且所述P型浮置埋层(13)位于N型碳化硅衬底(1)与N型外延层(2)交界面上。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带浮置埋层的碳化硅高压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选择N型碳化硅衬底,然后采用注入硼离子的方法制备P型浮置埋层,P型浮置埋层的杂质浓度为1×1017到1×1018cm-3,
2.)掺入磷离子制备N型外延层,
3.)在室温下进行多次的硼离子注入以形成P型漂移区,掺杂计量为1×1012到18×1012cm-2之间,
4.)注入1.5×1013cm-2到3.6×1013cm-2的磷离子形成N型保护环,注入能量为200Kev,
5.)采用PECVD方法积淀SiO2场氧化层,
6.)在300℃下,采用硼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并在1500℃~1700℃的高温下退火,
7.)在1300℃干燥的N2O中热氧化,然后在1300℃的N2中退火30min形成栅氧化层,
8.)利用铝制备栅和源、漏极的金属接触,并同步制备漏端的金属场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84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方法
- 下一篇:凹穴芯片封装结构及使用其的层叠封装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