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97010.0 申请日: 2010-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2067814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霍仕平;张兴端;向振凡;晏庆九;张健;张芳魁;余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1155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玉米 一个 标记 性状 紫色 固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玉米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的固定方法”属于农学(代号:210)——农艺学(代号:210.30)——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中的玉米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一,常年栽培面积近4亿亩,总产和单产在粮食作物中均居第二位;玉米还是主要的牲畜饲料和重要的食品、医药、工业原料,因此,玉米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30年来,我国玉米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单产和总产均几乎增长近一倍,这其中由于品种改良产生的遗传增益起了主导作用。 

我国玉米品种改良的特点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表明,热带玉米种质蕴藏着丰富的优良遗传类型,具有与温带地方玉米种质不同的遗传基础。大多数热带种质具有品质好、抗病、抗倒、保绿成熟等性状,与温带种质杂交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采用合理的杂交及回交转育方法,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在后代选择具有热带种质有利基因的适应类型,组成温带种质与热带种质充分重组的种质库,达到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较大程度地改变温带种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达到进一步提高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目的。有文献报道,在我国现有玉米自交系中,直接来源于国外种质或间接含有国外种质的自交系约占30%。李新海等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10份CIMMYT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有人研究了中国20个玉米主产区15年(1982-1997年)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与遗传构成情况,发现美国玉米种质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ZAR)系统的的种质对中国玉米的遗传贡 献一直呈增长趋势。 

在玉米杂交育种中,育种者比较注重的是自交系的配合力、抗病性、自身产量、品质和株叶型等,很少或根本没有人去关注具有典型特征的性状——标记性状的培育。林晓怡等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另一方面,随着玉米种质的不断引进和创新,种质之间已发生着无形的相互渗透,以致自交系与自交系间、品种与品种间在表型性状上有很多相似性,如无明显的表型特征即标记性状,很难将不同的自交系或不同的品种区分开,也给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和杂交种的去杂去劣带来了困难。因此,标记性状的固定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杂交、自交、回交方法是植物常规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上通常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发明本方法的基础方法,本发明综合、交叉应用这三种基础方法,必要时还要采取环境诱导技术。这就是本发明不同于常规植物育种方法的根本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为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一套将一个标记性状——紫色中脉(以下及其他申请材料中均简称“标记性状”)固定在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中的方法。其中: 

方法1将标记性状固定在玉米自交系中的方法 

方法1主要步骤: 

(1)用带有标记性状的活体玉米纯系作父本(必要时进行人工环境诱导开 脱粒(F1杂交种子)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7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