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通讯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6438.3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1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钱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通讯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与电气设备装备过程中的线路连接以及设备调试和维修的智能通讯模块。
背景技术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在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同时,网关也可以提供过滤和安全功能。大多数网关运行在OSI 7层协议的顶层--应用层。
现在有很多的硬件网关设备,但从根本上说,网关不能完全归为一种网络硬件。用概括性的术语来讲,它们应该是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产品。特别地,它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通信协议或结构连接起两个系统。网关实际上通过重新封装信息以使它们能被另一个系统读取。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网关必须能运行在OSI模型的几个层上。网关必须同应用通信,建立和管理会话,传输已经编码的数据,并解析逻辑和物理地址数据。
在现代大型化制造工艺中,PL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和监测的点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PLC带越来越多的输入输出点,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复杂的接线问题,以及由接线问题所带来的设备维护上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电气设备装配过程中的线路连接以及设备调试和维修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通讯模块,用于电气设备装备过程中的线路连接以及设备调试和维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通讯模块包括网关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网关模块的信号线通过电源模块与其余的输入输出点模块进行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接AC220V电源。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输出点模块可设置在设备的任意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网关模块有ASI+端、ASI-端、PE端三个端口;所述的电源模块一边设有与网关模块ASI+端、ASI-端、PE端对应连接的三个端口,以及ASI+输出端、ASI-输出端两个端口,所属电源模块的另一边设有N端、L端和PE端,其中PE端与网关模块的PE端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现代设备制造生产中复杂的接线问题,以及由复杂的接线所引起的维护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2、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复杂程度,同时也降低了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通讯模块,用于电气设备装备过程中的线路连接以及设备调试和维修,所述智能通讯模块包括网关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网关模块的信号线通过电源模块与其余的输入输出点模块进行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接AC220V电源。
所述的输入输出点模块可设置在设备的任意位置。
所述的网关模块有ASI+端、ASI-端、PE端三个端口;所述的电源模块一边设有与网关模块ASI+端、ASI-端、PE端对应连接的三个端口,以及ASI+输出端、ASI-输出端两个端口,所属电源模块的另一边设有N端、L端和PE端,其中PE端与网关模块的PE端连接。
将该装置安装电气控制柜中,通过通讯线与PLC连接,通过特种连接线将所需的输入输出模块和该网关模块串联起来,就可以监测电路中的输入输出点,同时将该监测信息通过通讯线传送到PLC中。
如图,上半部分即为网关模块,下半部分为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接AC220V电源,网关模块的信号线通过电源模块与其余的输入输出点模块进行连接,可获得输入输出点信号值,再传输到PLC中,而输入输出点模块可以接在设备中的任意地方,方便信号的连接。同时该网关模块还有诊断功能,如果后面的输入输出模块出现问题,该网关可以提示报警信息以及出问题的模块地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