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木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6320.0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24 | 分类号: | B30B11/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木,尤其涉及一种塑木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天然的林业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对木材的需要,为了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塑木材料用以替代木材。塑木,也叫木塑复合材料,主要以塑料为原料、用以替代木材的一种材料,它是由塑料和木屑按照近似于1∶1的比例制成的。它的推广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天然木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有了天然纤维的成份,塑木有着更好的抗UV(紫外线)性能和更低的热胀冷缩性能,并且像木材一样易于加工。塑木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模板结构和材料都有很大发展,在模板上打孔问题始终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模板打孔后受到损坏,尤其是竹模板、胶合板模板,使用时水泥浆注满,拆模时,对拉螺栓产生很大抗力,模板面破坏较快,无法达到设计的使用次数,且平整度不好、容易开裂、使用寿命短,集待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上下、高压成型的塑木压机。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木压机,包括底架,顶架,立柱,所述立柱一端固定在底架上,所述立柱另一端与顶架固定,所述立柱上套串有活动梁,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滑台,所述顶架内安装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中的活塞其底端从主油缸中伸出并与位于下方的活动梁相连,所述立柱上套有边框,所述活动梁上固定有边框油缸,所述顶架上固定有快速油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塑木压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活塞与所述主油缸的内腔滑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塑木压机进一步包括所述边框位于所述活动梁之下且位于所述滑台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塑木压机进一步包括所述快速油缸、主油缸、边框油缸的数量各为四个。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操作方便灵活,通过多个油缸同时作业,加压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架,2、顶架,3、立柱,4、滑台,5、边框,6、活动梁,7、活塞,8、主油缸,9、边框油缸,10、快速油缸,11、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一种塑木压机,包括底架1,顶架2,立柱3,所述立柱3一端固定在底架1上,所述立柱3另一端与顶架2固定,所述立柱3上套串有活动梁6,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滑台4,所述顶架2内安装有主油缸8,所述主油缸8中的活塞7其底端从主油缸8中伸出并与位于下方的活动梁6相连,所述立柱3上套有边框5,所述活动梁6上固定有边框油缸9,所述顶架2上固定有快速油缸10,所述活塞7与所述主油缸8的内腔11滑动配合,所述边框5位于所述活动梁6之下且位于所述滑台4之上,所述快速油缸10、主油缸8、边框油缸9的数量各为四个。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塑料和木屑按比例混合好,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螺旋挤出机中,通过模具将挤出的塑木坯料放在滑台4上,滑台4进入成型机中并定位,这时边框油缸9驱动边框5向下运动至滑台4位置,边框5将坯料罩住,启动快速油缸10带动活动梁6往下运动,与坯料接触,此时再启动主油缸8,由主油缸8对坯料进行加压成型,保压一定的时间后脱模,脱模时,边框油缸9回程,边框5上升离开滑台,接着快速油缸10回程,活动梁6上升,滑台4滑出后,将成品取出,整个压模过程完成。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超声切骨装置
- 下一篇:自粘式一次性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