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定时器和电动车定时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5849.0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义民 |
主分类号: | H01H43/10 | 分类号: | H01H43/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定时器 电动车 定时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定时器和电动车的定时充电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机械式定时器由机架、动力部件、释放部件和定时触发装置构成。其中释放部件和定时触发装置构成。其中动力部件是由发条、上发条的单向机构组成,释放部件由齿轮系、擒纵机构组成,在齿轮系的末端装有擒纵机构,擒纵机构由擒纵轮、擒纵叉组成,擒纵叉上有叉板。定时触发装置是指齿轮系中某个齿轮转到一定角度后发出一个电信号或机械信号,停止供电或发出铃声。当将机械式定时器的发条拧紧后,擒纵叉以一定频率摆动,整个结构在擒纵机构的控制下,慢慢释放发条的动力,各级齿轮开始按恒定的转速旋转,直到触发机构动作。
由于现有的机械式定时器大多是先设定好时间后即开始通电工作,达到设定时间后切断电源。对于有些电器需要在接通电源后先达到一定工作状态后才开始需要对下一个工作状态定时断电,这些普通机械定时器则无法完成这样的定时功能。
近年来,电动车作为一种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动车蓄电池在充电时,要求在正常充电完成之后再进入浮充状态充电一段时间,而这个浮充状态又不能太长,以保证电池的使用效果和正常使用寿命。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器大多没有定时功能,普通的机械式定时器又多是开始就按设定的时间计时断电,无法在充电器的充电状态转换后再开始定时断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由外界电控信号启动工作的机械式定时器。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定时退出浮充充电状态的电动车定时充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定时器,包括机架、受控触点和擒纵机构,擒纵机构包括擒纵叉,擒纵叉包括叉板,包括电磁铁,叉板为铁磁材料,电磁铁安装在机架上,朝向叉板。
上述铁磁材料为软铁,电磁铁朝向叉板的一端。
本发明采用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定时充电器,包括罩壳和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和直流电源取出端,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包括正常充电指示LED,包括机械式定时器和三极管,三极管基极接正常充电指示LED的阳极,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磁铁线圈的一端,电磁铁线圈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机械式定时器受控触点串联在供电电路中。
上述机械式定时器安装在罩壳内,机械式定时器的定时设定旋钮设置在罩壳外面。
本发明在对现有机械式定时器稍作改进后成为由外界电控信号启动定时断电的机械式定时器,将该定时器与电动车的充电器连接成为能定时退出浮充的电动车定时充电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机械式定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电动车定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擒纵轮,2-擒纵叉,3-凸杆,4-定时凹轮,5-电磁铁线圈,6-电磁铁线圈正极引线,7-电磁铁线圈负极引线,8-受控触点,9-受控触点引出线。
图2中,1-机械式定时器,2-擒纵叉,3-凸杆,5-电磁铁线圈,6-电磁铁线圈正极引线,7-电磁铁线圈负极引线,8-受控触点,9-受控触点接线端,10-电动车充电器,LED 1-正常充电状态指示LED(红色),LED 2-浮充状态指示LED(绿色),VT 1-三极管,R 1-电阻,R 2-电阻,R 3-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1中,是在普通电风扇的机械式定时器中加装了直流电磁铁线圈5。
将电磁铁线圈5装机架上,在机械式定时器的擒纵叉2上有软铁制成的叉板,电磁铁线圈5的铁心朝向叉板的一端。电磁铁线圈5的安装位置不会干扰擒纵叉2的正常运动。当电磁铁线圈5通电即产生磁力吸附擒纵叉2上的铁制叉板,使得擒纵叉2停止运动,整个机械式定时器停止计时运转。当电磁铁线圈5断电而磁力消失时,释放所吸附的擒纵叉2上的铁制叉板,使擒纵叉2开始正常运动,机械式定时器就开始进入定时断电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义民,未经黄义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5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换向器新型复合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电滑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