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混合的预装药物和溶解液输液组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4643.6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王华;张静;吴锋;谷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汉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混合 预装 药物 溶解 输液 组合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装置,特别是涉及医疗用途的静脉滴注输液组合装置。
二、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盛装于容器(如玻璃瓶、管型瓶)中的粉末状药物或药物冻干后粉末,是用溶解液溶解成溶液后在医疗机构(如医院)中用于静脉滴注的。在通常情况下,装药容器和装有溶解液的容器是通过诸如双向针、连接导管来实现连通的。用于溶解药物的溶解液被转移到含药容器中,从而溶解其中所含的药物。
然而上述操作既复杂又费时,更为严重的是,为了连接而在含药容器上打孔,从而使容器中所含药物与大气中直接接触,药物存在被污染的危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外已有相应的输液装置出现,如日本专利,Publication No.61-501129(参考美国专利No.4,583,971)。
如图11所示,该输液装置包括一个含管形瓶(101)的密封舱(102),一个装有溶解液并带有液体输出口的装药袋(103),密封舱(102)和装药袋(103)通过导管(104)相连接。在导管(104)中,管形瓶一侧有一个中空的针(105),而装药袋一侧有一个膜(106),该膜(106)封闭了导管(104),阻止了导管中液体的流动。
上述输液装置在含药容器与装药袋的连接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溶解步骤还是很麻烦,因为在将管形瓶(101)的橡胶塞(108)与针(105)靠近后,必须用手将膜(106)弯曲。而且,如果膜(106)的弯曲不充分,液体就很难通过导管(104),导致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溶解药物。另外,该装置的组成部分相对比较大,导致成本比较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同时盛装药品和溶解液,避免外部溶解造成的污染,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操作时间,生产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输液组合装置。它可将药物和溶解液装在同一组合装置中,贮存是两者分开,使用时可以完全、快速的混合在一起,制成输液用溶液。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输液组合装置包括一个装溶解液的装药袋,一个具有支撑装置的含药容器,一个连接装药袋和含药容器的连接部件。其中连接部件包括一个连接通道,该通道经装药袋上部进入装药袋内,而含药容器则部分或全部包含在连接通道的上端。含药容器支撑装置开口朝下,一层膜介于连接通道中,阻滞了连通,穿刺针部件位于膜下方,能够在通道内滑动,当外力经装药袋给穿刺针部件施加压力时,针能够向上滑动,刺破膜和含药容器支撑装置,使得含药容器和装药袋相互连通。
该装置中含药容器和装药袋是通过连接部件相连,被一特殊的膜所阻断。一个穿刺装置介于连接通道之中,通过经装药袋外力(沿轴方向或垂直于轴方向)的推动,穿刺针穿过膜和含药容器支撑装置,实现装药袋和含药容器之间的相互连通。通过这些操作,药物和溶解液混合,生成了输液用药物溶液。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简单的经装药袋施加外力,促使穿刺针部位定向滑动,准确的完成输液用药物溶液的装置内配制。在这一输液组合装置中,装药袋和含药容器之间简单而非常有效的连通实现了,另外由于需要的组件减少了,所以成本也相应下降了。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的一个切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见穿刺针部件的透视图;
图3为图1中所见穿刺针部件的另一种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整体的一个切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见穿刺针部件和相邻部分的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见的第二种穿刺针部件的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见的第三种穿刺针部件的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所见的第四种穿刺针部件的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9为不同于图4中所见穿刺针部件的另一种穿刺部件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10为不同于图4中所见穿刺针部件的再一种穿刺部件垂直切面示意图;
图11为常规的输液装置的前视图,部分显示的是切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未经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