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4404.0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岳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SM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00;F21V19/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闫小龙;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荧光灯器具的插口的使用了LED(发光二极管)的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代替现有的荧光灯等的照明装置,正在开发使用了节能、高亮度、并能够实现长寿命的白色LED的LED照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5140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56657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148176号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能够简单地装配在已有的荧光灯器具的LED照明装置。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能够谋求组装作业的高效化的LED照明装置。
图8是表示现有的LED照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其构成为包括:主体1;盖体3,对能够装配在已有的荧光灯器具的一对针形端子(pin terminal)2进行保持,并接合于主体1;印刷电路板4,内置于主体1,搭载有电气控制电路;多个LED5,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以及电线7,一端连接于印刷电路板4,另一端直接连接于针型端子2,针形端子2和电线7以铆接或软钎焊连接。
可是,利用铆接或软钎焊的连接不仅作业性差,而且连接后难以取下电线,是不能够简单地进行部件交换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LED照明部和/或LED本身的交换的LED照明装置。
可是,荧光灯器具的布线如图9所示,存在插口8的一对电极中仅是某一极与电源连接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形端子2的双方均预先与印刷电路板4连接。
作为其应对方法,如图8所示分别以2根电线对针形端子2的双方和印刷电路板4进行连接。
作为其它对应方法,如图10那样在从印刷电路板4引出的电线7的一端连接圆形端子9a,并以螺丝与针形端子2连接。再有,圆形端子9a之外的圆形端子9b以跳线10相互被短路,与其它的针形端子2以螺丝连接。
此外,也有在荧光灯器具进行AC-DC转换,对LED照明装置供给直流电流(DC)的类型。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像这样,在现有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不能够简单地进行部件交换,或即使能够简单地进行交换,作业性、可靠性也差,需要多余的部件。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发明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盖体3,对嵌合于荧光灯器具的插口8的一对针形端子2进行保持,并接合于主体1;印刷电路板4,内置于主体1,搭载有电气控制电路;LED5,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以及连接端子6,用于连接于针形端子2,连接端子6以金属板一体形成基板连接弹簧部6a和针形端子连接部6b,基板连接弹簧部6a连接于印刷电路板4的电路连接部4a,针形端子连接部6b连接于针形端子2。
第二发明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在连接端子6形成2个针形端子连接部6b,分别连接于一对针形端子2。
第三发明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将2个连接端子6分别连接于一对针形端子2,在电路连接部4a的正极4a+和负极4a-分别连接基板连接弹簧部6a。
发明的效果
通过第一发明,不仅能够简单地进行LED照明部和/或LED本身等的部件的交换,而且仅以连接端子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形端子和印刷电路板的连接作业。
通过第二发明,不使用其它部件就能以简单的结构将连接端子连接于一对针形端子。
通过第三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应对供给直流电流的类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LED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LED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盖体3的剖面图。
图4是盖体3的内部立体图。
图5是连接端子6的立体图。
图6是其它实施例中的盖体3的内部立体图和连接端子6的立体图。
图7是其它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图8是现有的LED照明装置的分解剖面图。
图9是荧光灯器具的布线图。
图10是现有的LED照明装置的接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体
2 针形端子
3 盖体
4 印刷电路板
5 LED
6 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K株式会社,未经SM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