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电池相结合的无线充电封套及其相关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4094.2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相结合 无线 充电 封套 及其 相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一电池相结合的无线充电封套及其相关无线充电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通过粘贴的方式或者套束的方式固定在电池上的无线充电封套及其相关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的技术突破了传统有线充电的思维,让使用者可以亲身体验方便、节能、无缠绕的真正无线生活。不过由于无线充电的成本较高,目前并没有大量使用在手持式装置中。
目前已有无线充电的配件在市面上销售,但大都是将无线充电的接收器设计在手持式装置的背盖(backplate)上,由于此无线充电的接收器必须要连接到手持式装置上(需要额外接脚),因此需要修改手持式装置的设计,这会造成制造成本上的负担。另一种做法是将无线充电的接收器设计成手持式装置的保护套,并连接到原本手持式装置的有线充电接口(wired charginginterface),如此便会占用此手持式装置的有线充电接口,造成使用者另一种困扰。
因此,如何节省成本并带给使用者更多的便利性,也是本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与一电池相结合的无线充电封套及其相关无线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揭露一种与一电池相结合的无线充电封套,包含有:一感应线圈、一控制电路、一隔离衬垫、至少一导电接点以及一封装材质。感应线圈用来接收一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转换成一电能。控制电路耦接于该感应线圈,用来控制该感应线圈,并利用该感应线圈所转换的该电能来对该电池进行无 线充电。隔离衬垫设置在该感应线圈的一侧,用来隔绝该电磁波。导电接点耦接于该控制电路,且该无线充电封套通过该导电接点来对该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封装材质至少部分覆盖在该电池的外部,以使该电池安装于该无线充电封套之中,其中该感应线圈、该控制电路、该隔离衬垫以及该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封装材质之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材质以粘贴的方式固定在该电池上,以使该电池安装于该无线充电封套之中。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封装材质具有可缩性,以及该封装材质以套束的方式固定在该电池上,以使该电池安装于该无线充电封套之中。
本发明揭露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含有一充电板以及一无线充电封套。充电板用来提供一电磁波。无线充电封套用来与一电池相结合,且该无线充电封套包含有:一感应线圈、一控制电路、一隔离衬垫、至少一导电接点以及一封装材质。感应线圈用来接收一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转换成一电能。控制电路耦接于该感应线圈,用来控制该感应线圈,并利用该感应线圈所转换的该电能来对该电池进行无线充电。隔离衬垫设置在该感应线圈的一侧,用来隔绝该电磁波。导电接点耦接于该控制电路,且该无线充电封套通过该导电接点来对该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封装材质至少部分覆盖在该电池的外部,以使该电池安装于该无线充电封套之中,其中该感应线圈、该控制电路、该隔离衬垫以及该导电接点设置于该封装材质之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线充电封套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说明将图1中的无线充电封套与一电池结合前与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充电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无线充电封套
110 感应线圈
120 控制电路
130 隔离衬垫
140 导电接点
150 封装材质
E 电能
200 电池
240 第二导电接点
30 无线充电系统
300 充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