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波导的加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93173.1 | 申请日: | 201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述维;罗小敏;朱萃登;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天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801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增强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波导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波导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波导成型加工过程中专用于浸渍碳纤维或碳布的环氧胶液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微波器件,多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作表面金属化处理,代替传统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减轻自重70%以上。这类微波器材的制作有多种方法,如:电镀法、模压法、金属铝热喷涂法、导电胶粘剂涂覆法、金属铝磁控溅射法、金属铝喷涂移模法等,根据微波器材不同的形态结构,金属化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生产上除直波导可采用拉挤成型获得外,模压法采用的较多。模压法工艺主要步骤是:先制作铝芯模和凹模,铝芯模表面作镀金、镀银处理,然后将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用环氧胶液浸渍,处理后分别铺覆填入铝芯模和凹模上,模压成型,芯模与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粘为一体,脱去凹模,作表面修整处理后,用碱液腐蚀除去铝芯模即成。这种工艺在模压成型后,成型体内部往往难以排除由气泡导致的空洞,达不到应有的密实度和表面光洁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波导的加工方法,产品的碳纤维成型体内部密实度好,产品表面光洁度好。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波导加工过程中配制用于浸渍碳纤维或碳布的环氧胶液时,添加环氧胶液总重量1.5%-2.5%的纳米碳管或气相二氧化硅粉作添加剂。
主要原理:添加剂的加入,可使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碳纤维或碳布构成物内部不易产生气泡,材料密实度好,使镀银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粘接面的粘接更紧密牢固,表面光洁度好。
本发明工艺主要有如下优点:
1、这种工艺生产出波导产品,产品的碳纤维成型体内部的密实度好,密度可达1.6-1.8克/cm3。
2、产品的镀银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粘接面的粘接更紧密牢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金属化处理效果理想,产品表面光洁度好。
3、这种工艺生产出波导产品,抗盐雾及抗腐蚀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1)常规方法制作铝芯模,表面作镀金、镀银处理;
(2)凹模制备:制作波导的凹模,涂刷脱模剂,干燥后备用;
(3)环氧胶液的配制:重量份配比为:环氧树脂100份、增韧剂二丁酯5份、501稀释剂10份、固化剂四乙烯五胺15份、添加剂纳米碳管或气相二氧化硅粉2份,各成分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
(4)碳纤维或碳布的胶液浸溃处理:用步骤3配好的环氧胶液浸渍碳纤维或碳布,要求达到浸透为标准;
(5)铝芯模与凹模铺填:把步骤4处理好的碳纤维或碳布分别缠绕铺叠在铝芯模和凹模上;
(6)组装铝芯模和凹模,压实处理后,室温下固化24小时以上;
(7)脱模修整后,进入热处理炉,保持80℃24小时以上,对复合材料表面作防碱腐蚀处理;
(8)碱液腐蚀除去铝芯模;
(9)后期处理:清洗复合材料表面的碱液,烘干;然后对复合材料波导表面再次进行防碱腐蚀处理,再次烘干;
(10)检测,出厂。
实施例2:
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要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处仅是将其步骤3的添加剂纳米碳管或气相二氧化硅粉的用量改为3份。
本发明可用其它不违背本发明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变更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天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天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安全刹车装置
- 下一篇:鞋楦自动升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