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双等时型通用串行总线的摄像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2511.X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3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萧光廷;邓己正;林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24 | 分类号: | H04N7/24;H04L12/4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胡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通用 串行 总线 摄像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双等时型通用串行总线的摄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撷取技术的改变、影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影像撷取装置由传统相机发展为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数字相机并成为目前普遍使用的影像撷取装置。经由数字相机所撷取的影像以数字影像文件(digital image file)的方式储存,例如储存于内建式内存(memory medium)或可抽换式记忆卡(memory card)中。由于数字相机的分辨率远较其上的观景窗的分辨率高,因此常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SB)将数字影像文件传送至计算机,并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影像处理软件进行影像处理。
通用串行总线的传输可分为:1、控制型传输(control transfer);2、中断型传输(interrupt transfer);3、巨量型传输(bulk transfer);4、等时型传输(isochronous transfer),其中,等时型传输不考虑数据的错误,因此数字相机要传影像到计算机时,均采用等时型传输,用以加快传输速度。
现有数字相机采用等时型传输时,其使用单一等时型传输(isochronous transfer)。此时,计算机上的一驱动程序会开启一影像数据流的传输信道,其呼叫USBCAMD_SelectConfiguration()函数,以获得所需的通用串行总线(USB)频宽及相关的编/解码器,驱动程序并呼叫SBCAMD_PrepareChannel()函数,作为数字相机的影像数据流准备一影像传输信道,接着,再呼叫USBCAMD_ReadChannel()函数,用以从影像传输信道读取影像图框。
图1为一现有通用串行总线上等时型传输时的示意图,其使用一USB协议分析仪(USB protocol analyzer)量测通用串行总线而获得。如图1所示,封包122238的传输(transfer)包含传送(transaction)20876、传送20877及传送20878。封包122245的传输(transfer)包含传送(transaction)20879及传送20880。封包122250的传输(transfer)包含传送(transaction)20881、传送20882及传送20883。不论哪一个封包,其均由数位相机的第一终点送出。这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数字相机中均只具有一个终点,而通用串行总线视频类别(USB Video Class)中亦只支持一个终点。
图2为一现有驱动程序处理数据的示意图。驱动程序依序将传送(transaction)20876、传送20877及传送20878的数据组成的封包1、传送(transaction)20879及传送20880的数据组成的封包2、传送(transaction)20881、传送20882及传送20883的数据组成的封包3。其后步骤相同,不再赘述。当接收到一整个图框数据后,驱动程序依序将封包1、封包2、封包3、…的数据复制至一个RawFrameBuffer缓冲器中。
由于现有数字相机中均只具有一个终点且通用串行总线视频类别(USB Video Class)中亦只支持一个终点,故驱动程序呼叫USBCAMD_SelectConfiguration函数时,仅能获得24MB/sec的频宽。然而,由于数字相机的分辨率日益增加,单一终点及相对应的频宽已经无法快速将数字相机上的影像传送至主机端,因此现有技术中,具有单一终点的USB数字相机仍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双等时型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摄像系统及方法,从而能增加传输速度,以快速地将影像由摄像系统传送至一主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2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