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壳式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1723.6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建君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元***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壳式电动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具有便利、环保、实用的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大量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行车的需求更是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化,而电动车的使用也是较为常见的。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车有两种,一种是既可电力驱动、也可人力驱动并带骑行功能的自行车款式,一种是纯电力驱动的电动车。然而,这些电动车由于其重量比普通的自行车要大,体积也相对较大,这就使得电动车在不使用时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停放场所和相应的人员管理,否则,电动车被盗也就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目前也有一些折叠式的电动车在市面出现,但是其车体均较大,折叠机构也较复杂,因此,电动车在其携带、折叠的快捷性,驾驶的舒适性和外形的美观性等方面均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轻巧、携带方便的便携壳式电动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壳式电动车,包括车体和车身外壳,车身外壳罩于车体外部,车体包括龙头、车身支架和车轮组件,龙头设于车身支架上方,车轮组件设于车身支架下方;其中,车轮组件包括前轮、后轮、车前叉管和后轮支架,车前叉管与车身支架的首管之间为轴承式连接,前轮通过其轮毂电机与车前叉管连接,后轮通过后轮支架设于车身支架下方,后轮支架与车身支架底部通过避震定位管连接,后轮支架与避震定位管的连接处还设有固位块,车身支架底部还设有避震器,当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后轮支架、避震定位管和避震器组成“y”形支架结构。其中避震定位管的作用是让避震器上下伸缩,而不能左右摆动。
所述龙头包括伸缩管和两端可90°折叠的横管,横管垂直设于伸缩管顶端,伸缩管与车身支架的首管连接,伸缩管收缩后藏于首管内;横管中部设有用于龙头展开时固定横管的伸展卡块,横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手把,一端的手把为启动转把,且内侧设有三档切换按钮,另一端的手把内侧设有喇叭按钮和前后车灯按钮,启动转把和各按钮分别与控制器电路连接;伸缩管与首管的连接处设有龙头伸缩折叠扣,龙头伸缩折叠扣外侧套有固定龙头方向用的方向固位环。其中伸缩折叠扣用于龙头伸缩折叠后的锁紧,方向固位环用于控制前轮与车身支架之间的旋转角度。
所述车轮组件中,前轮为驱动轮,后轮为从动轮,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前轮直径为280~360mm,后轮直径为150~210mm。
所述车身支架内设有电路连接的电池箱和控制器箱,电池箱内放置电池组,控制器箱内放置控制器;车身支架为多个支撑管组成的篮状结构,包括首管、后管、上管和下管,首管上部侧面通过凸块与2个上管连接,2个上管末端通过上管固定板连接,首管下部侧面与下管连接,下管末端设有下管横板,上管固定板和下管横板之间通过两个后管固定连接;电池箱和控制器箱设于篮状结构内,电池箱固定于下管上,控制器箱固定于电池箱上方;首管顶端与龙头的伸缩管连接,首管底端与车轮组件的车前叉管连接,下管底部与后轮支架连接。
为了方便电动车折叠后的携带,所述2个上管之间设有中拉手,中拉手两端通过两个凸台分别与上管固定连接,上管固定板上设有后拉手;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动车存放时的安全性,所述上管与龙头之间的空隙设有电门锁。
所述后轮支架两侧分别设有脚撑,其作用是后轮折叠后,可以支撑电动车放置;车前叉管前侧装有倒U型的的脚踏环,脚踏环两侧末端分别设有脚踏板,方便电动车驾驶时人脚的摆放;所述固位块为自动插销件,固位块上有可伸缩的凸块,与避震定位管下方的凹槽形成插销关系,控制后轮支架部分的折叠作用。
为了方便电动车折叠后的携带和运送,所述脚撑末端带有转动轮;所述脚踏板为折叠后贴于车身外壳的折叠式脚踏板。
所述横管两端的手把处分别设有刹车手柄,任一刹车手柄通过钢绳与前轮的前刹车组件或后轮的后刹车组件连接,前刹车组件设于车前叉管下方与前轮轮胎的相接处,后刹车组件设于后轮支架内侧与后轮轮胎的相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建君,未经赖建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