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8889.2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谢峰;刘扬;陈玉芹;鲁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6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寻呼 闲置 模式 终端 方法 先进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基站(Base Station,简称为BS)利用指定的无线信道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提供无线覆盖,这个地理范围称为小区。通常,从理论上讲,基站位于小区中央。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基站可以分成宏基站(Macro BS)、微基站(PICO BS)、微微基站(FEMTOCELL BS)。此外,为了扩展覆盖或者扩展容量,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可以放置一个或多个中继站。对于移动站来说,中继站就相当于一个基站。移动站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通信,就需要进行切换。
根据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基站/中继站可以分为先进控制站和传统控制站,先进控制站是指支持先进通信协议的基站/中继站(Advanced BaseStation/Advanced Relay Station,简称为ABS/ARS),传统控制站是指可以支持传统通信协议的基站/中继站(Yardstick Base Station/Yardstick RelayStation,简称为YBS/YRS)。在考虑兼容性的技术中,对于先进控制站,又将其帧分成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可以支持传统通信协议,因此又可以称为传统区域,第一区域只能支持先进通信协议,因此又可以称为先进区域。类似地,对于移动站,也可以分为先进移动站(Advanced MobileStation,简称为AMS)和传统移动站(Yardstick Mobile Station,简称为YMS),先进移动站可以工作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而传统移动站只能工作在第二区域。对于传统移动站而言,先进控制站的第二区域相当于一个传统控制站。此外,先进移动站接入传统控制站工作时,对于传统控制站而言,该先进移动站就是一个传统移动站。此外,先进控制站也可以只支持先进通信协议,此时,先进控制站可以只有第一区域。
以下以IEEE802.16标准为例来进行进一步描述。IEEE802.16标准是针对微波频段提出的一种先进的空中接口标准,其制订了物理层(PHY)和媒质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的规范。包含中继结构的IEEE802.16m是目前IEEE802.16标准中最先进的标准技术,IEEE802.16m(以下简称16m)建立在IEEE802.16e(以下简称16e)、IEEE802.16j(以下简称16j)等传统标准的基础上。
基于以上描述,先进控制站(支持16m协议的基站/中继站)能够兼容支持传统移动站(支持16e协议的移动站),同样地,先进移动站(支持16m协议的移动站)也应该能够接入传统控制站(支持16e的基站或支持16j的中继站)。第一区域(也称为先进区域,16m zone,简称为MZone)支持16m定义的先进的通信协议,第二区域(也称为传统区域,Legacy Zone,简称为LZone)可以支持16e/16j的协议。此外,先进控制站也可以只有MZone。
一般来说,当系统中的控制站从传统控制站演进到先进控制站时,控制站所连接的网络(也称为接入服务网络,access service network,ASN)也会相应的从传统网络演进到先进网络。但是,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控制站和网络的发展速度不一定同步,或者,市场发展要求尽快使用先进技术,就会出现控制站是先进控制站,而接入服务网络是传统网络的情况,如图1所示。此时,如果在先进终端和先进控制站的空口直接使用先进的通信协议,而不做任何改变,就有可能在后续的与传统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出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8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