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87772.2 | 申请日: | 201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0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易宁;陈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国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铝电解电容器 制造 过程 铝箔 处理 方法 | ||
1.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是在所述铝箔上制备固体电解质层后,对铝箔进行再补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0.01%~10%磷酸或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与0.1%~20%磺酸或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的溶液的pH值为4-7,温度为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过程中,施加0.5-1.0倍的赋能电压,恒压时间为2-10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的溶液中,所述磷酸或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为0.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的溶液中,所述磺酸或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为0.5%~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的溶液的温度为5-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铝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补形成采用的溶液中,所述磺酸或磺酸盐为对甲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磺酸、萘磺酸及各自的磺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国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国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77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闭合/断开执行机构
- 下一篇:油浸式水冷大功率电力电子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