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角度人体热释电信息探测的身份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7237.7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明东;孟琳;冯莉;白艳茹;綦宏志;万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7 | 分类号: | A61B5/117;G06K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角度 人体 热释电 信息 探测 身份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身份识别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多角度人体热释电信息探测 的身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旨在根据人们的行走姿势实现对个 人身份的识别或生理、病理及心理特征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 信息检测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热释电红外(PIR)传感器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在 有效范围内可实现运动人体的检测。由于它的低成本低功耗,在防盗报警及自动照明控制等 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行走时的人体红外辐射还含有肢体摆动及步行姿态特征信息,将为步态 特征提取与身份识别提供新的来源。
人体有较恒定的体温,一般为37℃,可以看作是一个红外辐射源,会发出10μm左右特 定波长的红外线。而个体之间发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会有区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Pyroelectric Infrared,PIR)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在有效探测范围内可实现运动 人体的检测,在防盗报警及自动照明控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被 动式红外传感器,能够接收人体发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利用双元传感元件 制成的热释电传感器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背景辐射和受振动产生的随机噪声都具有良好的补 偿作用,使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稳定可靠。人体运动时,红外辐射将以唯一的方式影响PIR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分析,就可能提取出人体运动的特征性数据, 实现对不同人、不同运动状态的识别,从而得到一种低成本的人体身份识别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旨是提出并实现一个改进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系统,以及新的算法来处 理探测数据,得到一个更好的步态识别结果。本发明的另一个主旨是在不影响步态识别效果 的前提下,能够减少人体运动检测过程的工作量以及对硬件设施的要求。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角度人体热释电信息探测的身份识别方法, 包括下述步骤:
S1.对人体红外热释电信号进行采集;
S2.对采集的人体红外热释电信号进行输出放大处理,同时进行滤波处理;
S3.对处理后的人体红外热释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小波变换、独立成分分 析、K-Means聚类算法处理、身份识别;
K-Means聚类算法处理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 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处理中步骤(2)、(3)的迭 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身份识别细化为下列步骤:
将小波变换、独立成分分析所提取出的特征对C个聚类中心求距离,若其与第k聚类中 心的距离最小,就将该人体热释电信号归类为第k类,从而识别出身份。
所述小波变换包括下列步骤:
对于具有有限能量的信号或平方可积的信号f(t),其连续小波变换定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7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管传送装置
- 下一篇:耐火砖储料卸料混合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