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改性氟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6632.3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荆忠;徐伟;果民先;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影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43/04 | 分类号: | C08L43/04;C08K9/06;C08K9/04;C08K3/34;C08F230/08;C08F220/18;C08F220/14;C08F2/24;C09D143/04;C09D7/12;H01B7/1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7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 改性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防覆冰涂料用功能性聚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丙烯酸改性氟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覆冰是受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及风速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导线覆冰,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五种类型。
A雨凇覆冰:是在冻雨期发生于低海拔地区的覆冰,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环境温度接近冰点,风相当大,积冰透明,在导线上粘合力很强,冰的密度很高,雨凇覆冰是混合凇覆冰的初期阶段。
B混合凇:当温度在冰点以下,风比较猛时,则形成混合凇。在混合凇覆冰条件下,水滴冰冻比较弱,覆冰有时透明有时不透明,冰在导线上粘合力很强。导线长期暴露在湿气中,便形成混合凇。混合凇密度较高,生长较快,对电缆危害特别严重。
C软雾凇:是山区低层云中含有的过冷水滴,在极低温度与风速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覆冰呈白色不透明晶状结构,密度小,在导线上附着力相当弱。本型覆冰一般对导线不构成威胁。
D型和E型分别为白霜、雪:本型一般为湿气冷凝而形成的白霜、雪,密度低,附着力弱,一般对导线不构成危害。
造成导线灾害的常常是在A型基础上气候继续变冷,而形成的B型,防覆冰涂料具有吸热保温储热性能,能使A型不发生或延缓发生,或发展不到具有危害的B型阶段。发生覆冰后由于涂层的低表面张力和光滑的表面,使覆冰难以产生高附着力,即使微风造成的轻微抖动也足以将覆冰抖落。从而有效减少覆冰对导线造成的危害。但是当前的涂层用聚合物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应性好的丙烯酸改性氟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丙烯酸改性氟硅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
氟硅氧烷化学包覆碳化硅吸热颜料 5-15
硅烷单体接枝顺辛酯 20-30
丙烯酸异辛酯 10-15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20
丙烯酸丁酯 15-20
功能性单体 20-25
引发剂 0.5-1.5
乳化剂 0.5-1.5
去离子水 100-120。
所述的氟硅氧烷化学包覆碳化硅吸热颜料为自制产品,其制备方法如下:将硅烷偶联剂2-6重量份中加入水2-6重量份,装入容器1待喷雾;将氟表面润湿剂装入容器2,待喷雾;将碳化硅吸热颜料85-96重量份装入料斗,开动、蜗旋微粉改性机,并将容器1和容器2喷头打开喷雾;在高速旋转下,物料充分发生反应,然后通过分离器出料,脉冲除尘器收集微细颗粒即得氟硅氧烷化学包覆碳化硅吸热颜料。
所述的硅烷单体接枝顺辛酯是自制产品,其制备方法是先将顺丁烯二酸酐90-103重量份,辛醇108-120重量份投入反应釜,通入氮气开动搅拌,升温到80℃保温2小时;升温到120℃保温2小时,加入氯硅烷142-156重量份,升温到120℃,保温4小时,冷却,过滤包装备用即得硅烷单体接枝顺辛酯。
所述的功能性单体为台湾杰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叔碳酸缩水甘油酯。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盐。
一种丙烯酸改性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乳化液
将硅烷单体接枝顺辛酯10-15重量份、丙烯酸异辛酯7-10重量份、乳化剂0.1-0.4重量份混合成乳化液A;
将硅烷单体接枝顺辛酯10-15重量份、丙烯酸异辛酯2-3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重量份、丙烯酸丁酯1-2重量份、乳化剂0.1-0.4重量份混合成乳化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影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影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