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多孔铌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6291.X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阮建明;叶雷;谢健全;王志强;游潮;荣祖元;冯华;周健;节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04 | 分类号: | A61L27/04;A61L27/56;C22C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金属 植入 材料 多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具有孔隙三维连通分布的泡沫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泡沫浸渍法烧结制得,经烧结的纯铌粉末堆积构成的泡沫骨架上,铌粉颗粒相互间具有烧结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其特征在于:由平均粒径小于43μm、氧含量小于0.1%的铌粉烧结而成,形成的多孔铌的孔隙度介于51.0~77.7%,孔隙平均直径200~500μm,所述多孔铌至少50%铌粉颗粒间形成烧结颈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浸渍法中选用的有机泡沫体为孔径为0.48~0.89mm,密度0.015~0.035g/cm3,硬度大于或等于50°的聚氨酯泡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浸渍法中选用的有机泡沫体为孔径为0.56~0.72mm,密度0.025g/cm3,硬度为50°~80°的聚氨酯泡沫;所述多孔铌至少80%铌粉颗粒间形成烧结颈结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采用泡沫浸渍法烧结而成,其特征在于:用有机粘结剂与分散剂配制成的溶液和铌粉制成铌粉浆料,并浇注于有机泡沫体中,浸渍直至有机泡沫体孔隙注满铌粉浆料,然后干燥除去浇注有铌粉浆料的有机泡沫体中的分散剂,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下脱脂处理以除去有机粘结剂和有机泡沫体,真空下烧结制得多孔烧结体,经烧结的纯铌粉末堆积构成的泡沫骨架上,铌粉颗粒相互间具有烧结颈结构,再真空下退火及常规后处理制得多孔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铌粉的平均粒径小于43μm、氧含量小于0.1%,有机粘结剂采用聚乙烯醇、分散剂水与所述的铌粉制成铌粉浆料,有机泡沫体为聚氨酯泡沫,然后真空干燥除去分散剂,形成的多孔铌的孔隙度介于51.0~77.7%,孔隙直径200~500μm,所述多孔铌至少50%铌粉颗粒间形成烧结颈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乙烯醇用蒸馏水加热至溶解,采用重量百分比2~8%聚乙烯醇水溶液与金属铌粉制成铌粉浆料,其中,将重量为3~5份的金属铌粉加入重量为1份的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成浆糊状;并浇注于孔径为0.48~0.89mm,密度0.015~0.035g/cm3,硬度大于或等于50°的聚氨酯泡沫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水溶液;重量为4份的金属铌粉加入重量为1份的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成浆糊状;将孔径为0.56~0.72mm,密度0.025g/cm3,硬度50°~80°的聚氨酯泡沫放入呈浆糊状的铌粉浆料中加压浇注直至聚氨酯泡沫孔隙注满。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权利要求项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下退火是指真空度低于1×10-3pa条件下,经过真空烧结后的多孔烧结体继续保持温度处于900~1100℃,至少保温时间1h。
10.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权利要求项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多孔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为真空干燥,真空度保持1×10-2pa~1Pa,然后在保护气氛下或真空度低于1×10-3Pa,温度400~800℃条件下进行除去有机粘结剂和有机泡沫体的脱脂处理;再在真空度1×10-4Pa~1×10-3Pa,温度1700~1800℃,保温时间1~5h的真空烧结处理制得多孔烧结体;烧结过程保温时间段或可采用充惰性气体保护代替真空保护;最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即经过真空烧结后继续保持温度处于900~1100℃,至少保温时间1h,真空度为低于1×10-3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2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