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硅包覆掺银氧化锌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86258.7 | 申请日: | 201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梅;姚亚玲;熊婷婷;徐天胜;傅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C01G9/02;B82B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包覆掺银 氧化锌 纳米 晶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硅包覆掺银氧化锌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纳米微晶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锌(ZnO)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高激子束缚能,是制备短波长高效率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要实现ZnO在光电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必须获得性能良好的n型和p型材料。ZnO具有极强的掺杂单极性,天然为n型,然而,p型掺杂较难实现。掺杂Ag离子能实现p型纳米ZnO,但是ZnO:Ag表面极性较强,在有机介质中不易均匀分散,致使纳米粉体的团聚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对纳米ZnO:Ag粉体进行表面修饰成为其在应用中必要的处理手段。近年来,二氧化硅包覆工艺是纳米无机材料表面修饰的一个热点,其可以有效阻止纳米粒子在液相中的团聚,提高纳米材料的稳定性;且SiO2通常不会对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吸收和发光特性产生影响,表现出很好的光透明性;此外,纳米微晶表面的硅壳也能有效地改善纳米微晶的水溶性,提高纳米微晶的分散性,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一定浓度的半导体、磁性或金属材料的纳米微晶分散体系;包裹过程简单,原料廉价。这些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可以进一步功能化,使其能够在非极性溶剂、薄膜或有机物混合体系中稳定而均匀地分散存在,扩大半导体纳米微晶的应用范围。
二氧化硅包覆的常见工艺是在氨水的催化下利用硅烷化试剂正硅酸乙酯(TEOS)在微乳液的水核中逐渐水解,纳米反应池中生成的Si(OH)4沉淀在纳米微晶表面发生缩聚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外壳,将内核材料完全包覆。与常规的均匀沉淀法制备复合颗粒相比,纳米粉体团聚少、生产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制备出具有高活性复合纳米颗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生物识别、药物分离和生物跟踪领域的二氧化硅包覆掺银氧化锌纳米晶体。
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硅包覆掺银氧化锌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
a.取16~20ml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置于小烧杯中,然后依次加入74~76ml作为连续相的环己烷,16~18ml作为共稳定剂的正己醇和1ml作为非连续相的水,然后搅拌20分钟,制备反相微乳液;然后分别加入4ml硝酸锌溶液、120μL硝酸银溶液,搅拌30分钟,得到微乳液Ⅰ;
b.取16~20ml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置于小烧杯中,然后依次加入74~76ml作为连续相的环己烷,16~18ml作为共稳定剂的正己醇和1ml作为非连续相的水,然后搅拌20分钟,制备反相微乳液;然后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30分钟,得到微乳液Ⅱ;然后将上述微乳液Ⅰ和微乳液Ⅱ两者混合反应12小时,制成Ag+掺杂的[Zn(OH)4]2-前驱体;
c.向上述制备出的Ag+掺杂的[Zn(OH)4]2-前驱体中,加入200~2000μL的正硅酸四乙酯,反应20分钟后加入与正硅酸四乙酯摩尔比为2∶1的氨水,即氨水∶正硅酸四乙酯=2∶1;搅拌12小时后,140℃下于消解罐水解5小时,经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银氧花锌纳米晶体ZnO:Ag@SiO2。
所述的曲拉通X-100为聚乙二醇对异辛基苯基醚或异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或乳化剂OP。
步骤a中硝酸锌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25mol/L;步骤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
本发明对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的掺银氧化锌纳米晶体进行表面修饰,可提高其稳定性,降低团聚。
本发明制备的ZnO:Ag@SiO2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具有稳定性好、团聚少,且由于包覆了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其表面可以接枝上与生物体有作用的氨基或羧基,使得这些复合纳米微粒在生物识别、药物分离和生物跟踪等领域都显示出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为:(1)SiO2层均匀致密地包裹住掺银氧化锌纳米棒,包覆行为没有改变其表面的形貌和特征;(2)随着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氨水投入量的增加,生成了SiO2晶相;(3)SiO2层增强了掺银氧化锌纳米棒的紫外发射,减少了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样品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