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共烧陶瓷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6097.1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顺华;张永刚;高顺起;魏雪松;陈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马锋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陶瓷 介质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温共烧陶瓷 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高速数据和高电流密度传输,电子线路日益向微型化、集成化 和高频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电子元件提出了尺寸微小、高频、高可靠性、价格低廉和高 集成度的要求。近年来,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为多层线路和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带 来了巨大的灵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由于该技术需要将不同的电介质材料(如电容、基板等)、磁介质材料(如电感等) 或导电材料(主要是银电极)等以叠层的形式一次性烧成多层独石结构,前提必须是以 先进的流延技术和共烧技术为依托,其中共烧技术是“瓶颈”。为了降低商业化产品面 世的难度和成本,在保证合适的介电性能前提下,不仅需要降低LTCC材料的烧结温度 (尽可能低于900℃),以便和优良导体的银、金电极能够共烧,而且需要灵活控制LTCC 材料的烧结收缩率,避免共烧体内产生应力,从而弯曲变形甚至开裂。
目前报道较多的低温烧结陶瓷材料有BaTi4O9系、Li2O-Nb2O5-TiO2系、ZnNb2O6系 和ZnTiO3系等介质陶瓷材料,但这些低温烧结陶瓷材料存在介电常数偏低,损耗偏高和 可调烧结收缩率范围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结温度低、介电常数高、介电 损耗低、同时具有可调烧结收缩率、并能与高电导率的银金属内电极共烧的介质陶瓷及 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低温共烧陶瓷介质材料,由重量百分比1-16%的玻璃粉和重量百分比 84-99%的Ba6-3x(Nd0.4Bi0.6)8+2xTi18O54组成,其中x为0.5-1.5;所述玻璃粉为以下两种 玻璃粉的至少一种:按照质量百分比由30-50%的Li2CO3、5-20%的SiO2和 40-60%H3BO3组成的玻璃粉B、按照质量百分比由15-40%的LiF和60-85%的BaF2组成的玻璃粉C。
所述玻璃粉B和玻璃粉C的质量比为(10∶1)-(15∶1)。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低温共烧陶瓷介质材料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原料BaTiO3、Bi2O3、Nd2O3和TiO2按通式Ba6-3x(Nd0.4Bi0.6)8+2xTi18O54,其中 x=0.5-1.5,进行配料球磨,过120-250孔/cm2分样筛,升温至950℃-1000℃,保温2-4 小时,制得熔块A;
(2)按照质量百分比按照质量百分比将30-50%的Li2CO3、5-20%的SiO2和 40-60%H3BO3熔融水冷,研磨过筛制得玻璃粉B,并按照质量百分比将15-40%的LiF 和60-85%的BaF2熔融水冷,研磨过筛制得玻璃粉C,
(3)将步骤(2)制备两种玻璃粉的至少一种,按照质量百分比将1-16%的玻璃粉 和84-99%的熔块A进行二次配料,获得配料D;
(4)将配料D球磨过120-250孔/cm2分样筛,加入配料D质量百分比5-8%的黏 合剂造粒,压制成生坯,升温至400-500℃再升温至840-860℃保温15分钟,冷却后 制得陶瓷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