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过滤效率的耐高温滤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5876.X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海;陈建勇;高静昕;张华鹏;冯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效率 耐高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过滤效率的耐高温滤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包括燃煤发电、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在内的工业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静电除尘器曾是我国燃煤电厂和水泥厂的主要的除尘设备,但它对微细粉尘的去除率较低。袋式除尘器结构较简单、投资较少,操作简单可靠,且具有收集粉尘粒径范围广、过滤效率高的特点,正逐步替代其他除尘方式。袋式除尘器相当大的一部分采用针刺毡材料,属于深层过滤,依靠截留在过滤材料上的微尘颗粒层进行分离,一般存在着寿命低、过滤精度差、清灰困难等问题。为克服以上缺陷,最新的方式是采用覆膜滤料,它属表面过滤,过滤精度高,其原理是依赖表面的粘合的薄膜截留粉尘,缺点是使用过程中阻力大、能耗高。
为克服针刺毡和覆膜滤料的缺陷,申请专利(申请号200810071470.1)公开了一种表面涂层的方法,表面涂层剂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液、增稠剂、发泡剂、水等组成,并输入压缩空气,在剪切作用下发泡。涂层后在滤料表面形成一层带微孔的薄膜,从而提高滤料的清灰性能和过滤精度。该涂层剂中未使用粘合剂,完全依赖高温处理(如实施例中采用250℃)使聚四氟乙烯熔融,粘附在纤维表面。高温处理滤料,加工过程中能耗较高。
申请专利(申请号200910033647.3)公开了一种高精度、低阻力特种滤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将滤料浸渍、烘燥、与表面涂层工艺一体化,即通过浸渍处理达到对滤料内部纤维的保护,又表面涂层的目的。该涂层剂中使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硅烷偶联剂(如151)中的一种或混合作为粘合剂,因此滤料的烘燥温度降低至190-220℃。申请专利(申请号03150873.1)公开了一种泡沫涂层装饰织物的涂层材料及其涂布工艺,也是采用泡沫涂层方法,并使用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粘合剂。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存在不耐高温、涂层较硬的问题,不适合用于高温尾气(如电厂)的处理上;硅烷偶联剂涂层后,滤料发脆,容易成片脱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过滤效率的耐高温滤料制备方法,采用素毡浸渍、轧光、泡沫涂层、烘燥等工序加工高过滤效率的耐高温滤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a、素毡的制备:将耐高温纤维进行开松、混和、梳理、铺网、并网后加入基布进行针刺,得到素毡;
b、浸渍处理:将所述素毡浸入预先配好的处理剂中,通过调整压辊间距调整处理剂与素毡的重量比为3∶1~1∶1,然后进入烘箱烘燥,温度为220~260℃,时间为5~20分钟,制备浸渍素毡;
c、轧光处理:将所述浸渍素毡轧光,温度为220~260℃,车速为1-6米/分钟,得到轧光浸渍素毡;
d、泡沫涂层:采用泡沫涂层剂,将所述轧光浸渍素毡进行表面泡沫涂层,得到涂层素毡;
e、将所述涂层素毡进入烘箱烘燥,温度为220~260℃,时间为5~20分钟,泡沫涂层的克重为3-25克/平方米,制备出高过滤效率的耐高温滤料。
所述步骤a中,耐高温纤维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所述基布所用的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基布克重100-300克/平方米;所述素毡总重400-900克/平方米。
所述步骤b中,处理剂由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乳液、聚全氟乙丙烯浓缩分散液和水组成,重量百分比为1∶0.1-3∶0.5-5,混和均匀后,配制成浆液,向浆液中输入压缩空气,进行剪切发泡,通过刮刀将泡沫涂到轧光浸渍素毡上。
所述步骤d中,泡沫涂层剂由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乳液、聚全氟乙丙烯浓缩分散液、增稠剂、发泡剂和水组成,重量百分比为1∶0.1-3∶0.005-0.03∶0.001-0.01∶0.5-5。
所述增稠剂为淀粉、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发泡剂为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8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硫化碳精制系统尾气回收的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水动力连续刷洗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