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震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83973.5 | 申请日: | 201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新 |
| 主分类号: | F16F3/04 | 分类号: | F16F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震器;尤其是一种机车用避震器,属于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决定机车骑乘之舒适性与平稳性,其避震系统之好坏占有极大关键性因素,传统避震器,主要包含底座、轴套、轴、压环、压板、弹簧;所述轴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轴设置在轴套中,可以上下运动,所述弹簧套设在轴套外,所述压环套设在轴中,设置在弹簧的上端;压板设置在压环的上端。上述结构的避震器装设于机车主体中,而为机车提供避震、重量承载之功效,然而,于实际运用过程中,因结构限制,乃衍生出下列缺点:机车于承载过多的重量时,仅单靠独立避震器,容易造成避震器弹簧的弹性疲乏,而影响其避震之效果;当行驶于崎岖严重的路面时,其驾控之平稳力往往难以掌握,造成行车安全之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能使之避震功能更为增加,而使行车时较为平稳与舒适的避震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避震器,包含底座、轴套、第一轴、第一压环、压板、主弹簧、第二轴、第二压环、副弹簧;所述轴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轴设置在轴套中,可以上下运动,所述主弹簧套设在轴套外,所述第一压环套设在第一轴中,设置在主弹簧的上端;压板设置在第一压环的上端;所述第二轴下端设置在底座上,上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压板上;所述副弹簧套设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压环设置在副弹簧的上端;所述第二压环与压板之间有10-50mm间隙。
本发明的避震簧,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诸多优点:
1,本发明采用主避震器与副避震器并联使用设计,使于承受较大负荷冲击时,副避震器可吸收部分之负荷,以确保整体结构之使用寿命,并增加机车骑乘之舒适。
2,本发明于副避震器的第二压环与压板间留有适当之距离,使于承受较小负荷时,可由主避震器单独吸收,避免双避震器同时使用,产生僵硬之不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避震器的立体图;
其中:1、底座;2、轴套;3、第一轴;4、第一压环;5、主弹簧;6、压板;7、第二轴;8、第二压环;9、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避震器,包含底座1、轴套2、第一轴3、第一压环4、压板6、主弹簧5、第二轴7、第二压环8、副弹簧9;所述轴套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轴3设置在轴套2中,可以上下运动,所述主弹簧5套设在轴套2外,所述第一压环4套设在第一轴3中,设置在主弹簧5的上端;压板6设置在第一压环4的上端;所述第二轴7下端设置在底座1上,上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压板6上;所述副弹簧9套设在第二轴7上,所述第二压环8设置在副弹簧9的上端;所述第二压环8与压板6之间有2mm间隙。
本发明的避震簧,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诸多优点:
1,本发明采用主避震器与副避震器并联使用设计,使于承受较大负荷冲击时,副避震器可吸收部分之负荷,以确保整体结构之使用寿命,并增加机车骑乘之舒适。
2,本发明于副避震器的第二压环与压板间留有适当之距离,使于承受较小负荷时,可由主避震器单独吸收,避免双避震器同时使用,产生僵硬之不舒适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新,未经朱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幂数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送料开卷校平机安全离合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