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3890.6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德博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C10J3/76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74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蒸汽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锅炉,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汽锅炉使用普遍,但污染较为严重,而且资源有限。农村生物质如秸杆、稻壳、杂草木质等较多,生物质锅炉燃料资源广泛,不少企业用米厂的副产物稻壳代替煤碳使用,确实降低了燃料,但这种生物质锅炉一般存在燃烧不充分,粉尘排放量较大的缺点,易造成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气化炉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料室、热解室、还原室、炉排、振灰器、集气室、集灰室,生物质如秸秆、稻壳直接在气化炉内热解、还原,生成一氧化碳等可燃气,然后在集气室将可燃气收集、贮存、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污染小、热效率高的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包括气化炉,所述的汽化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料室、热解室、还原室、炉排、振灰器、集气室、集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化炉的外侧设置有主水夹套,所述的主水夹套的外侧设置有火道,所述的火道的上部设置有排烟管,所述的火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的火道的下部与集气室用管道连通,所述的管道与所述的火道的下部连接处设置有点火控制器,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风机。
所述的火道的外侧设置有预热水套。
所述的炉排为若干个空心钢管组成,所述的每个空心钢管的两端都与主水夹套的内壁相连通。
所述的集气室与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旋风除尘装置。
本发明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将气化炉内所产生的可燃气接入火道燃烧,气化炉(热解室温度达800-900℃、还原室温度达1000-1200℃)对主水夹套(即炉胆)的内壁加热,火道对主水夹套(即炉胆)的外壁加热,使主水夹套内的水能迅速烧成蒸汽。
进一步的,在火道的外侧设置有预热水套,可对预热水套的水进行预热。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炉排为若干个空心钢管组成,所述的每个空心钢管的两端都与主水夹套的内壁相连通,气化炉内的高温可对空心钢管内的水进行加温。
本发明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在燃烧模式上对传统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汽锅炉进行了改革,将生物质气化炉与锅炉融为一体,使生物质如稻壳、秸杆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转换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断向下排出,经过炉排连续加温,在风机的作用下,使一氧化碳经过除尘器除尘后,送至火道,经点火控制器点火燃烧。同时,空气在另一台风机的作用下由进气孔进入火道内,炉内空气与一氧化碳相混合(利用气割原理)能使火焰调整到最高温度,即火光变成白色发光的程度,一氧化碳在火道内燃烧对主水夹套的外壁加热,对预热水套的内壁加热。
本发明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广泛适用于工厂、食堂、浴室等。
本发明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特点是:
1、节能,由于燃烧充分,大大提高了稻壳、秸杆等生物质的利用率,与传统锅炉相比稻壳、秸杆等生物质的燃烧热值提高30%-40%;
2、减排,本发明生物质气化蒸汽锅炉只有少量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排出。
3、变废为宝、降低成本,稻壳燃烧后的产物是钢厂的最佳保温材料,目前该副产物售价800-1000元/吨,相当于稻壳价格的三倍,可大大节约成本。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般操作工经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操作。
5、安全可靠,一氧化碳在有氧燃烧时,不会产生爆炸危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火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气化炉;2、料室;3、热解室;4、还原室;5、炉排;6、集气室;7、集灰室;8、主水夹套;9、火道;10、排烟管;11、管道;12、风机;13、预热水套;14、旋风除尘装置;15、进水管;16蒸汽管;17振灰器;18、进气孔;19、点火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德博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兴化市德博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空调联网测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发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