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3745.8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顾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42 | 分类号: | B65G47/4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4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处理废旧轮胎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平均粒径为5~6毫米的橡胶颗粒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到研磨机内进行研磨。根据工艺要求,一般采用一条较长的螺旋输送机,其开有多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分别对应一个研磨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橡胶颗粒均匀、定量的分配到各研磨机中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操作下料口的开闭来控制输送量,这样输送效果的好坏就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同时效率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自动的分料装置,实现了螺旋输送机中的橡胶颗粒能均匀、定量的分配下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电机、下料框以及进料斗,下料框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轴,该转轴周向均布有料板,该料板与下料框的边壁间隙配合,进料斗量端分别安装有红外探头,红外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所述电机的PLC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下料板的结构设置和红外探测头的检测,实现了物料均匀、定量的分配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中部分剖视;
图4为图2的B-B视图,图中部分剖视;
图5为图4中主轴转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发明包括安装在出料口8下端的下料框5,下料框5正对进料斗2的上方,螺旋输送机1将物料不断地输送至各出料口8,物料经过下料框5下落到进料斗2内,最终进入研磨机9内部进行研磨。
本发明通过下述结构实现螺旋输送机1内的物料均匀、定量的分配下料。见图2至图3,下料框5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左轴承座10、右轴承座11,右轴承座11与电机4螺栓连接,转轴7两端分别安装在左轴承座10、右轴承座11内,转轴7右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见图3、图4,转轴7周向均布有料板6,料板6与下料框5间隙配合,即料板6的一侧边与转轴7连接,其余三侧边分别与下料框5的侧面对应,料板6的侧边与下料框5的侧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保证转轴7转动时料板6不会与下料框5碰擦即可,考虑到实际加工难度,一般为一毫米左右。
见图1、图5,本发明工作时,电机4带动转轴7以及料板6转动,此时螺旋输送机1内的物料进过下料口8下落到下料框5,转动的料板6不断地把物料拨进进料斗2,进料斗2上平面两侧分别装有红外探测头3,当物料装满进料斗2时,左右两个红外探测头3被物料遮挡不能互相感应,此时PLC控制电机4停止转动,见图4,此时料板6处于静止状态,能挡住物料继续下落。见图5,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料为平均粒径在五到六毫米的橡胶颗粒,而前述间隙为为一毫米左右,由于本实施例设置了六块料板6,无论电机4停转时料板6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基本保证物料不再进入进料斗2,满足了定量要求,当然为了保证更佳的挡料效果,料板6的数量可以更多。物料不断下落至研磨机9内进行研磨,当进料斗2内的物料高度低于红外探测头3时,左右两个红外探测头3重新互相感应,此时PLC控制电机4转动,物料得以从下料框5重新补充到进料斗2内,由此实现了自动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蒎烯制备蒎烷的连续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中心热点空调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