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托连体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3722.7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冯解荣;来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亮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体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前托连体车架。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前货架都是安装在前叉上的。在行驶途中,特别在转弯时货架随着前叉一起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和惯性的作用,造成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离心力的增大,造成车辆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加。特别在雨天路滑时更加明显。如果是载重的车辆,一般女性使用者感觉困难,不敢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前托连体车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前托连体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杆、中支撑杆、右支撑杆、横支撑杆、第一接杆、第二接杆、第三接杆、横杆、挂钩架,所述的第一接杆分别与左支撑杆上部、中支撑杆上端、右支撑杆上部焊接,所述的第二接杆分别与左支撑杆下部、中支撑杆中部焊接,所述的第三接杆分别与中支撑杆中部、右支撑杆下部焊接,所述的中支撑杆下端与横支撑杆的中部焊接,所述的横杆分别与左支撑杆上端、右支撑杆上端焊接,所述的左支撑杆、横支撑杆、右支撑杆依次连接,所述的挂钩架设有二个,分别焊接在横杆两端。
所述的左支撑杆包括左竖支撑杆部分、左横支撑杆部分,所述的左竖支撑杆部分与左横支撑杆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110°,所述的左横支撑杆部分的前端1/5处向上翘起20°~30°。
所述的右支撑杆包括右竖支撑杆部分、右横支撑杆部分,所述的右竖支撑杆部分与右横支撑杆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110°,所述的右横支撑杆部分的前端1/5处向上翘起20°~30°。
所述的左支撑杆上部为距离左支撑杆上端1/5~2/5处。
所述的右支撑杆上部为距离右支撑杆上端1/5~2/5处。
所述的左支撑杆下部为距离左支撑杆上端1/2~4/5处。
所述的右支撑杆下部为距离右支撑杆上端1/2~4/5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高,保证前减震前叉在行驶途中的颠簸和车把转弯时不与货架内的货物碰擦;
2、实用性强,上方设计横杆,在横杆的左右端设计了挂钩架,方便包袋钩的使用,防止电动车在行驶途中和转弯时包袋的左右晃动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前托连体车架,包括左支撑杆1、中支撑杆2、右支撑杆3、横支撑杆4、第一接杆5、第二接杆6、第三接杆7、横杆8、挂钩架9,所述的第一接杆5分别与左支撑杆1上部、中支撑杆2上端、右支撑杆3上部焊接,所述的第二接杆6分别与左支撑杆1下部、中支撑杆2中部焊接,所述的第三接杆7分别与中支撑杆2中部、右支撑杆3下部焊接,所述的中支撑杆2下端与横支撑杆4的中部焊接,所述的横杆8分别与左支撑杆1上端、右支撑杆3上端焊接,所述的左支撑杆1、横支撑杆4、右支撑杆3依次连接,所述的挂钩架9设有二个,分别焊接在横杆8两端。
所述的左支撑杆1包括左竖支撑杆部分、左横支撑杆部分,所述的左竖支撑杆部分与左横支撑杆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110°,所述的左横支撑杆部分的前端1/5处向上翘起20°~30°。所述的右支撑杆3包括右竖支撑杆部分、右横支撑杆部分,所述的右竖支撑杆部分与右横支撑杆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110°,所述的右横支撑杆部分的前端1/5处向上翘起20°~30°。
所述的左支撑杆1上部为距离左支撑杆1上端1/5~2/5处。所述的右支撑杆3上部为距离右支撑杆3上端1/5~2/5处。所述的左支撑杆1下部为距离左支撑杆1上端1/2~4/5处。所述的右支撑杆3下部为距离右支撑杆3上端1/2~4/5处。
如图3所示,连体车架通过上连接杆10、下连接杆11与支撑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亮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亮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控式液体出口阀门
- 下一篇:一种散热型高强度的长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