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中的三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2557.3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戴军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16L4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油 蒸发 排放 控制 管路 中的 三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通管,尤其是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中的三通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有炭罐、进气管、排气管和负压管,进气管连接在炭罐与燃油箱之间,排气管和负压管连接在炭罐与化油器之间,进气管上通常还安装有防止车辆倾倒时燃油箱里的汽油进入到炭罐的倾倒阀。在摩托车上,炭罐固定安装在车架上,进气管、排气管和负压管一般为软管,由于车架上安装的部件较多,结构紧凑,使用中上述软管很难保证不出现折弯,尤其是进气管,有的用户为了方便燃油箱的拆装,会将进气管加长,加长后的进气管凌乱地定位在车架上,这样在进气管的折弯处就容易积聚燃油,导致进气管不通气。特别是现在为了适应国家燃油蒸发标准,燃油箱的油箱盖平时是全封闭的,正常情况下燃油箱内腔是依靠炭罐上的通大气孔与大气相通,以维持燃油箱里的气压平衡,确保发动机能正常进油,若进气管不通,则燃油箱里油液面的上方会出现不平衡负压,造成发动机进油不畅,严重时将导致发动机熄火,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可靠工作。
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有人在进气管上靠近于燃油箱的位置利用三通管加装有一个单向气阀,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让燃油箱与大气相通的路径,因此即使进气管在靠近炭罐这一段被燃油或由于其它原因堵塞了,或者炭罐的通大气孔被堵,燃油箱仍可通过单向气阀与大气保持相通,使燃油箱内的负压始终能维持平衡,确保发动机进油顺畅和工作正常。
但是,现有的上述三通管内腔在三管交汇处为简单的管路连接结构,液体可在三个支管内相互串通,当三通管在车架上的摆放使其朝单向气阀所在的支管倾斜时,某些情况下从进气管过来的少许液态汽油会经三管交汇处在单向气阀所在的支管中形成聚集,聚集多了以后就会影响到单向气阀的正常通气性能。另外,现有的三通管通常为整体注塑成型件,三个支管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连接上软管后,容易造成管路布置凌乱,影响管路内部的通畅性,用以固定胶管的管夹数量也较多,不利于整车的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管路中不容易造成空气堵塞的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中的三通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中的三通管,连为一体的三个支管中,其中两个支管构成为三通管的双头端,双头端两支管与单头端支管的朝向相反,在三个支管交汇处的内腔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双头端两支管内腔的接口之间,单头端支管内腔的底部低于双头端两支管内腔的底部。
本发明通过在三个支管交汇处的内腔里设置挡板,可以挡住液态汽油从双头端的其中一支管进入到另一连有单向气阀的支管中,避免了汽油在该支管里聚集而造成的空气堵塞。单头端支管内腔的底部低于双头端两支管内腔的底部,使得从双头端其中一支管过来的液态汽油能够顺利进入到单头端支管里,而不至于进入到连有单向气阀的支管中。
进一步地,在挡板的上端与内腔壁之间留有间隙,使挡板起到阻挡液态汽油的作用,但又对双头端两支管之间的通气不受影响。
进一步地,双头端两个支管相互平行,与之相连的管路就可顺着一个方向在车架上进行规范布置,使管路不至于太凌乱,有助于确保管路内部通畅。
进一步地,交汇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单头端支管内腔相连通的沟槽,进一步起倒导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双头端两支管作为一个整体与单头端支管在交汇处采用端面凸凹相配的扣合连接结构,采用焊接或粘接,采用两部分分别成型后相对扣接,工艺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在双头端的其中一支管上装配有单向气阀,将单向气阀复合装配在三通管上,不再利用另外的软管连接单向气阀,使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三通管因燃油聚集而造成的空气堵塞,同时可以使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在车架上的布置更加规范,紧凑,所用管夹少,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通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通管从另一方位观看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3.第三支管;4.挡板;5.沟槽;6.单向气阀;7.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2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潮汐能直角垂流发电设施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气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