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隔爆减速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2477.8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4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单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光伟 |
主分类号: | H02K5/136 | 分类号: | H02K5/136;H02K5/22;H02K5/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减速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减速电机,特别是一种微型隔爆减速电机,属于隔爆减速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具有危险性气体、容易爆炸的场所,使用电机必须是具有防爆功能的电机,否则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目前,在上述场所使用的防爆型电机都为同步电机或三项异步电机,这类防爆型电机大多数是一些大功率的电机,对于一些小型设备或特殊设备不太适应,而一些能够使用于小型或特殊设备的微型电机一般又没有防爆的功能,所以,也无法在一些容易引起爆炸的危险场所的使用。虽然从技术层面上看,设计制造微型防爆电机并无生产技术上的障碍,但是,由于需要专门的设计与制造,所以,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它存在周期长、成本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隔爆减速电机,适应在一些具有危险爆炸场所使用的小型机电设备,对微型隔爆型减速电机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克服一般用户由于要使用专门设计的防爆电机所存在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的缺陷。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普通标准的小型减速电机,添加相关元件,将其改造组成微型隔爆减速电机。具体是指:一种微型隔爆减速电机,它是由输出轴密封圈、前盖、盖密封圈、隔爆外壳、定位键、微型减速器、微型电机、电缆密封圈、后盖、压紧螺母、防爆电缆、散热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减速器与微型电机是标准的普通型减速器与电机,两者的外圆直接相等或直径差别较少,微型减速器与微型电机在结构上呈一体化的结构,所述的隔爆外壳是圆筒状的结构,所述的散热片是片状的凸起,散热片与隔爆外壳可以是连体或独立的结构形式与隔爆外壳固定在一起,微型减速器与微型电机通过键安装固定在隔爆外壳的内部圆筒中,所述的前盖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隔爆外壳的前端,在微型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前盖之间用输出轴密封圈密封,前盖与隔爆外壳之间使用盖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的防爆电缆与微型电机相连,所述的后盖用螺栓安装固定在微型电机一端的隔爆外壳的一端,防爆电缆从后盖的中间法兰型的孔中穿过,后盖与隔爆外壳之间使用盖密封圈密封,所述的电缆密封圈安装在电缆与后盖上的法兰孔之间,压紧螺母将电缆密封圈紧紧压缩在后盖的法兰孔中,使电缆与后盖之间有良好的密封。
本发明的原理是:采用普通微型的减速机与普通微型电机,通过将其密闭在相应的空间内,使其易于发生危险性的工作部分不与危险性的气体接触,从而达到既具有微型减速器与微型电机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防爆的性能。
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普通微型电机与微型减速器,将其改造为防爆型的微型减速电机,适应在一些具有危险爆炸场所使用的小型机电设备,对微型隔爆型减速电机的需求,同时,克服了一般用户由于要使用专门设计的防爆电机所存在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附图1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1、输出轴密封圈;2、前盖;3、盖密封圈;4、隔爆外壳;5、定位键;6、微型减速器;7、微型电机;8、电缆密封圈;9、后盖;10、压紧螺母;11、防爆电缆;12、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选用标准的普通微型减速器(6)与微型电机(7),保证两者的外圆直接相等或直径差别较少,将散热片(12)制造成片状的凸起,散热片(12)与隔爆外壳(4)可以是连体或独立的结构形式与隔爆外壳(4)固定在一起,将微型减速器(6)与微型电机(7)通过键(5)安装固定在隔爆外壳(4)的内部圆筒中,将前盖(2)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隔爆外壳(4)的前端,在微型减速器(6)的输出轴与前盖(2)之间用输出轴密封圈(1)密封,前盖(2)与隔爆外壳(4)之间使用盖密封圈(3)进行密封,将防爆电缆(11)与微型电机(7)相连,将后盖(9)用螺栓安装固定在微型电机(7)一端的隔爆外壳(4)的一端,防爆电缆(11)从后盖(9)的中间法兰型的孔中穿过,后盖(9)与隔爆外壳(4)之间使用盖密封圈(3)密封,将电缆密封圈(8)安装在电缆(11)与后盖(9)上的法兰孔之间,用压紧螺母(10)将电缆密封圈(11)紧紧压缩在后盖(9)的法兰孔中,使电缆与后盖之间有良好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光伟,未经单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24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