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式防渗漏排水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1806.7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叶进军;刁银正;万兴东;钱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埋式防 渗漏 排水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接头,特别是一种预埋在卫生间楼板中的防渗漏排水管接头。
背景技术
楼房卫生间的下水通常经排水管引至楼下排水系统,室内立置的排水管贯穿楼板才能实现上下贯通。工程中排水管贯穿楼板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最常用结构形式是在楼板上预留洞供排水管穿过安装,然后再作吊模及补浇混凝土,凝固的混凝土使排水管定位,最后在结合部围绕排水管作防水处理。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次出版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安装工程),第三章《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介绍的卫生间排水管安装就是此种。另一种结构形式是浇筑楼板时预埋管接头,市场上现有的管接头为对接结构,待管接头被凝固的混凝土定位后再作上下排水管对接。上述两种安装形式都比较简单,能够实现楼层之间排水管的连接。但是,现实生活中楼房卫生间渗水问题时有发生,该问题已成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也是房屋开发商售后遭质量投诉的热点之一。
楼房卫生间渗水主要发生在管接头处,其表现形式为楼上的下水沿管接头或排水管外壁渗下。分析楼房卫生间排水管现有安装形式可知,第一种补浇的混凝土介于楼板和管接头之间,不经振捣,仅经人工抹平而已,其组织相对楼板疏松一些,之间的结合度也较差一些,此处毛细孔极易构成渗水通道。第二种预埋管接头可避免上述不足,但现有技术管接头为对接结构,安装时对上下排水管的对接质量要求较高,稍有缝隙便构成渗水条件。除此之外,现有技术最大的渗水隐患是管接头外壁无止水防渗结构和防轴向窜动结构,一旦受较大外力或内应力作用就可能产生相对于楼板的位移而产生缝隙。特别是PVC材质的管接头与混凝土的理化性质不同,胀缩率有着较大差别,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胀缩率较大的PVC管接头相对楼板必产生轴向位移,从而破坏原有的密封条件。若卫生间有蓄水,下水沿管接头或排水管外壁渗下。尽管楼房卫生间渗水是一项小质量事故,但涉及面较广,既影响邻里关系,也对房屋开发商有负面影响,而且修复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大,不易根除渗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套接结构的预埋式防渗漏排水管接头,该管接头构成上下排水管相套接,管内没有渗漏条件。管接头外壁设有止水防渗结构和防轴向窜动结构,止水可靠,安装位置稳定,内应力或外力作用不易破坏已有的密封条件。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预埋式防渗漏排水管接头,为同轴结构的薄壁圆筒体,它包括上接管、止水环、变径管、内直管和下接管。其改进之处在于:立置的上接管底部通过变径管连接内直管,内直管下插到下接管中形成夹套结构,内直管外壁与下接管内壁之间的间隔等于待安装排水管管壁厚度。所述下接管和上接管内径相等,其公称尺寸为待安装排水管的外径,下接管底端为法兰状,法兰端面上均布定位通孔。所述上接管与变径管的结合段环外壁设有外凸的止水环,止水环朝上的端面设有凹凸相间的环状槽。
上述结构中,止水环朝上端面均布2~5道凹凸相间的环状槽,槽深2mm~4mm,该槽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等腰三角形及矩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为套管结构,连接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应用本发明实现上下排水管相套接,安装要求低,操作难度小,连接质量好;
3、本发明将上排水管流下的水直接引入到下排水管中,接头处没有渗漏条件;
4、本发明外壁上设有止水环,渗水水压微小,不能越过凹凸相间的环状槽,止水效果好;
5、本发明外壁为凹凸面,预埋后形成嵌入式结构,抗轴向窜动能力强,安装位置稳定;
6、本发明预埋后定位,不需作后续吊模、补浇混凝土和防水处理等作业,既不发生渗水事故,还节省建筑材料和人工。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1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脱硫装置旁路结构
- 下一篇:带有护片的截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