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0731.0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海华 |
主分类号: | F16L17/035 | 分类号: | F16L17/0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套 管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日常生活或生产过程中,输水、输油等用的管材都需要一定的连接部件将它们相互连接密封起来,目前对塑胶、金属、铝塑复合管或钢塑复合管等管材有很多种不同的连接结构,其中,中国专利局公开的ZL200420073234.0和ZL200920157134.9专利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内密封的管材连接结构,较好地解决了钢塑复合管等管材的连接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管材连接时,它们连接的端部之间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容易导致污泥、污液等污物进入连接的端部,并渗入管材的内部,进而污染管内输送的水、油等物品,特别是外界有腐蚀性污物进入时,对铝塑复合管或钢塑复合管端面的金属还会产生腐蚀损坏作用,同时还影响了管材连接处的美观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既能利用液压进行自锁式密封,又可有效防止管材连接的端部之间进入污物的管材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实现如下:该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主要由两管材和连接套组成,所述连接套为一空心通管,管材的待接端和空心通管两端间设有弹性密封圈,通管上设有分隔块,所述管材的待接端与通管的外露区之间还包有封套进行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的封套为一弹性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的封套固定在通管上或者固定在管材的待接端上。
本发明通过密封圈与通管和管材之间配合,利用液压自锁原理,实现了各种口径和材质的管材连接进行自锁式密封。同时,由于在管材的待接端与通管的外露区之间增设了封套,封套将管材的待接端与通管进行了有效的密封包裹,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污物进入它们连接的端部之间,避免了污染物的渗入和污染,杜绝了对铝塑复合管或钢塑复合管端面金属的锈蚀现象,并增强了管材连接处的美观感,对管材连接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在图1中,两管材11和12的待接端端口分别放入通管3的两端,通管3为一空心管,有一定刚性即可,通管3的中部外周有一圈凸起分隔块5将两待接端隔离,分隔块5可以是与通管3成连体状,也可以是固定安装在通管3上的。通管3的每一端至少套有一个密封圈4,密封圈4与分隔块5之间设有限位台2,限位台2可以是与通管3成连体状,也可以是固定安装在通管3上的,限位台2是保证密封圈4位于两管材11和12的待接端端口的一定距离内,因此也可以在通管3的表面上设至少一圈凹槽用于固定和置放密封圈4,进行限位以达到同样目的。密封圈4的截面呈O形,具有一定弹性,密封圈4的内径与通管3外径之间为过盈配合(或者是通管3的表面上一圈凹槽的外径之间为过盈配合),密封圈4的外径与管材待接端的内径之间也为过盈配合,这样,保证了密封圈4、通管3和管材之间的严密密封性。两管材11、12的待接端与通管3的外露区之间还包有一个封套6,封套6也是管状体,待接端与封套6之间的密封可以是它们之间的过盈配合进行密封,也可以是它们之间的螺纹旋合进行密封,还可以是通过在封套6两端设有松紧带7进行邦紧或勒紧密封,或者是封套6本身是一个弹性箍,如橡皮或橡胶做成的管状体,对待接端与通管的接口部分进行弹性密封。这样通过封套就可以对管材的待接端与通管进行有效的密封包裹,达到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污物进入它们连接的端部之间,避免了污染物或污液的渗入和污染,杜绝了对铝塑复合管或钢塑复合管端面金属的锈蚀现象,并增强了管材连接处的美观感,对管材连接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
在图2中,示出了带封套管材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结构,与图1结构不同在于,封套6固定在通管3上的两端,而伸出部分则分别与两管材11、12的待接端进行密封,密封时与图1结构所述方式和原理一样,图2中示出的封套6实际上是2个,其实可以是1个,做成连体状即可,目的是省材料和加工连接安装方便。同理,封套6也可以固定在两管材11、12的待接端,伸出部分就可以分别与通管3的两端进行密封,原理是一样的。
因此,本发明不但可以实现各种口径和材质的管材连接进行自锁式密封,还可以通过封套对内密封连接的管材连接结构进行密封包裹,可有效防止外界的污物进入,避免了污染物渗入污染和锈蚀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海华,未经蔡海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语音业务的控制方法和语音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