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截短侧耳素的溶剂提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0181.2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8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华;张翔;邹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675 | 分类号: | C07C69/675;C07C6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耳 溶剂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来源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特别涉及截短侧耳素的溶剂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是一种三环二萜类广谱抗生素,1951年首先由学者Kavanagh等从担子菌Pleurotus mutilis及P.passeckerianus中分离得到,已发现担子菌纲斜盖菇(Clitopilus)属中11个真菌能产生此类抗生素。截短侧耳素作为中间体,先后被用于半合成新型兽用抗生素泰妙菌素(Tiamulin)、沃尼妙林(Valnemulin)及新型人用抗生素瑞他莫林(Retapamulin)。其中2007年上市的瑞他莫林是近二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全新的局部抗菌药,其标志着妙林类化合物的开发实现了从兽用抗生素到人用抗生素的飞跃。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通过抑制肽基转移酶的活性阻断细菌蛋白合成,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使其展示出对耐药菌的良好抗菌活性,同时还具有不易与其他药物发生交叉耐药的优越性,因此,近年来对该类抗生素口服衍生物的人用化开发备受关注。目前,日本住友制药Hirokawa等人所开发的一系列水溶性更好,代谢更稳定的新化合物以及Nabriva和GSK制药公司的口服妙林类新衍生物等相继进入临床,皆预示着妙林类化合物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同时,妙林类化合物的相继开发直接刺激了作为原料药的截短侧耳素的产量需求。针对目前截短侧耳素与半合成系列抗生素紧迫的供需矛盾,提高截短侧耳素原料药的发酵单位、优化提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无疑将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关于截短侧耳素的提取工艺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针对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仍多采取冷浸、渗漉、回流等传统方法,也可利用新技术如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达到高效、节能、环保提取的目的,但新型技术多数尚未在生产中应用。目前国内截短侧耳素的生产厂家采用的提取工艺主要是用板框压滤法从全发酵液中分离出菌丝体,再用甲醇进行浸提,该工艺在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浸提时间长;溶剂消耗量大;甲醇闪点低、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和刺激性较大,危害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健康;甲醇与水的相溶性好,提取物中含有较多水溶性杂质,而这些杂质在后期纯化过程中难以去除。国外近年也有专利报道采用甲基异丁基甲酮一步法对全发酵液进行提取、纯化,但该工艺虽然简化了操作,但溶剂消耗量较大,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短侧耳素的溶剂提取工艺,具有稳定易行,操作简便,溶剂毒性小、安全性好,溶剂消耗量小,提取时间短,产物易于纯化,成本低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截短侧耳素的溶剂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菌丝体的预处理:从截短侧耳素产生菌全发酵液中分离出菌丝体,干燥,粉碎过筛,烘焙至含水量低于5%,得烘焙菌丝体,备用;
b、截短侧耳素的提取:将步骤a所得烘焙菌丝体与醋酸丁酯混合,振摇浸提,提取液滤过,滤液经水洗、脱水干燥、活性炭脱色后,回收溶剂至有结晶析出,静置析晶,即得截短侧耳素。
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每克烘焙菌丝体与4~6毫升醋酸丁酯混合,振摇转速为70~210转/分钟,提取次数为2~4次,每次提取时间为5~30分钟;
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每克烘焙菌丝体与4毫升醋酸丁酯混合,振摇转速为140转/分钟,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课题组在前期对截短侧耳素的发酵工艺和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中发现,截短侧耳素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内部,胞内产物达90%以上。因此,本发明首先改进了提取前菌丝体的预处理方式:将菌丝体经粉碎预处理,利于溶剂在菌丝体中的传质,利于溶剂将与菌丝体蛋白紧密结合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溶出;粉碎后的菌丝体经烘焙预处理,利于减少提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存在对有机溶剂提取的干扰,且能够节约提取过程中的有机溶剂使用量;其次,本发明对截短侧耳素的提取溶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醋酸丁酯是提取截短侧耳素的优良溶剂,其具有毒性较小、闪点较高、安全性好;水溶性小,提取物中水溶性杂质少;对截短侧耳素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等优点;再次,在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之后,本发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截短侧耳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如提取时间、液料比、振摇转速、提取次数等进行了优化,所得优化工艺具有稳定易行,操作简便,溶剂消耗量小,提取时间短,产物易于纯化、成本低等优点,工业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