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豆粽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9554.4 | 申请日: | 201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8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陆爱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爱章 |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20;A23P1/0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绿豆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豆粽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粽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各地所产的粽各具特色,四季供应不绝。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36074.7公开了一种粽子及其加工方法,它由肉类20%~60%、干糯米14.8%~44.5%及干香菇、鲜平菇、鲜姬菇、鲜胡萝卜、荷兰豆、鲜大姜、白芝麻、干贝丁、精面粉、香菇水、味淋、味精、酱油、葡萄糖、色拉油、食盐和清水,经过肉类的配制加工、蒸糯米、煮平菇及平菇汤汁、炒姬菇、煮香菇、炒胡萝卜丝、制作干贝泥、荷兰豆加工、拌米及包装而成。该粽子肉类含量高,营养不均衡,多吃容易感觉涨腻,不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且制作步骤繁多、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营养均衡,甜而不腻,老少皆宜且制作工艺简单的绿豆粽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绿豆粽,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糯米 10份~15份 绿豆 10份~15份
糖 7份~11份 油 1.2份~1.8份
肥肉 1份~2份 蒜蓉 0.1份~0.3份。
优选地,绿豆粽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糯米10份,绿豆10份,糖7份,油1.2份,肥肉1份,蒜蓉0.1份。
其中,所述肥肉为猪肥肉。
其中,所述蒜蓉为大蒜切碎、捣烂制得。
绿豆粽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糯米的准备:选取新鲜、饱满的糯米10份~15份,水中浸泡2小时~3小时,然后捞出,添加油0.2份~0.3份,糯米与油的比例为100∶2,拌匀后备用;
(2)粽叶的准备:选取新鲜粽叶,在100℃~110℃水中灼5分钟~10分钟,然后晾干,备用;
(3)肥肉的准备:选取新鲜肥肉1份~2份,每块长约2cm~3cm,然后用糖1份~2份腌制2天~3天;
(4)绿豆馅料的准备:选取绿豆10份~15份,将绿豆于100℃~110℃水中煮2小时~2.5小时,然后去皮,加入糖6份~9份、油1份~1.5份、蒜蓉0.1份~0.3份,混合搅拌;
(5)包裹:将上述原料按照传统手法包裹;
(6)煮粽:将包裹好的粽放入容器中,加水,以水盖过粽,先用100℃~110℃猛火煮滚,然后用80℃~90℃中火慢慢煮,每隔半小时加一次水,煮6小时~8小时;
(7)包装:将煮好的粽取出容器,放凉,然后灭菌、真空包装,制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绿豆粽及其制作工艺,它是由糯米10份~15份,绿豆10份~15份,糖7份~11份,油1.2份~1.8份,肥肉1份~2份,蒜蓉0.1份~0.3份,经过糯米的准备、粽叶的准备、肥肉的准备、绿豆馅料的准备、包裹、煮粽、包装的工艺步骤制得。本发明选取的糯米和绿豆为主要原料,糯米和绿豆的比例为1∶1,制得的绿豆粽营养均衡,甜而不腻,老少皆宜;制作工艺简单,容易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绿豆粽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糯米的准备:选取新鲜、饱满的糯米10斤,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添加油0.2斤,拌匀后备用;
(2)粽叶的准备:选取新鲜粽叶,在100℃水中灼10分钟,然后晾干,备用;
(3)肥肉的准备:选取新鲜猪肥肉1斤,切块,每块长约2cm~3cm,然后用糖1斤,腌制2天;
(4)绿豆馅料的准备:选取绿豆10斤,将绿豆于100℃水中煮2.5小时,然后去皮,加入糖6斤、油1斤、蒜蓉0.1斤,混合搅拌;
(5)包裹:将上述原料按照传统手法包裹;
(6)煮粽:将包裹好的粽放入容器中,加水,以水盖过粽,先用100℃猛火煮滚,然后用80℃中火慢慢煮,每隔半小时加一次水,煮8小时;
(7)包装:将煮好的粽取出容器,放凉,然后灭菌、真空包装,制得成品。
实施例2
绿豆粽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糯米的准备:选取新鲜、饱满的糯米12斤,水中浸泡2.5小时,然后捞出,添加油0.25斤,拌匀后备用;
(2)粽叶的准备:选取新鲜粽叶,在105℃水中灼8分钟,然后晾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爱章,未经陆爱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带能量收集系统
- 下一篇:基于RFID的电力接地线智能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