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制工艺品磨黑仿古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8224.3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东;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东;陈伟 |
主分类号: | B24B19/24 | 分类号: | B24B19/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1253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制工艺品 仿古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制工艺品磨黑仿古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木制工艺品加工工艺是利用雕刻刀等工具雕刻木制原料的纹路,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对雕工的技艺要求高,规模化生产受到限制。同时,在制备反古木制工艺品过程中,传统工艺通常是在雕刻好工艺品后进行上色,以使外观呈现古色古香的仿古感觉,但是,这种方法制备的仿古工艺品表面容易脱漆,易变色,且外观颜色的自然感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制工艺品磨黑仿古工艺,其解决了工艺品纹路加工效率低,表面上色困难,上色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木制工艺品磨黑仿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木料打胚、修光;
(2)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磨头修磨木料表面,在此修磨过程中,砂轮磨头与木料高速磨擦产生的热量使木料表面碳化;
(3)清洗碳化后的木料表面,再在木料表面均匀涂布表面处理剂,经烘烤,晾干后,打磨抛光。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砂轮磨头横截面的直径大小为5mm-30mm。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砂轮磨头的呈球状或锥状或杠铃片状。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杠铃片状砂轮磨头周侧的边缘部经打磨加工后,砂轮磨头的边缘厚度小于其中心厚度。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杠铃片状砂轮磨头周侧的边缘部经打磨加工后,使砂轮磨头呈碟状。
所述砂轮磨头安装在用于雕刻木料的吊机或高速钻上。
所述工艺步骤(3)中,所述表面处理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下列组分:白矿蜡15-15.8%、蜂蜡15-15.8%、松节油60-62.4%、生漆3-5%、松香3-5%;
所述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将白矿蜡和蜂蜡按重量比1:1混合并加温熔化,呈油状后,再加入松节油,所述加入松节油的重量为白矿蜡和蜂蜡两者重量和的两倍,再加入生漆、松香,搅匀后制成所述表面处理剂。
所述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中,使用电热风对白矿蜡和蜂蜡进行加温,电热风的温度为60-100度。
本发明解决了工艺品纹路加工,上色困难,上色效果不佳的问题。另外,本发明方法易于实施,克服传统工艺难于在工艺品凹陷部位雕刻的问题,雕刻木料简单方便,效率高,效果好,同时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木制工艺品,在工艺品表面会形成一种天然的、古色古香的外观效果,其与传统的加工方法制备的工艺品相比,其表面色泽更加自然、美观且不易脱色。
附图说明
图1未经打磨的砂轮磨头立体示意图;
图2经打磨后的边缘厚度小于中心厚度的砂轮磨头立体示意图;
图3锥状砂轮磨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4球状砂轮磨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木制工艺品磨黑仿古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将木料打胚、修光;
(2)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磨头修磨木料表面,在此修磨过程中,砂轮磨头与木料高速磨擦产生的热量使木料表面碳化;
(3)清洗碳化后的木料表面,再在木料表面均匀涂布表面处理剂,经烘烤,晾干后,打磨抛光。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砂轮磨头横截面的直径大小为5mm-30mm,以满足在工艺品表面不同部位雕刻各种不同大小纹路的需要。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砂轮磨头的呈球状或锥状或杠铃片状,呈球状的砂轮磨头可用于摩擦加工工艺品表面凹陷部位,呈锥状的砂轮磨头可用于摩擦加工工艺品的带孔部位,呈杠铃片状的砂轮磨头可用于摩擦雕刻工艺品表面的纹路。采用不同形状的砂轮磨头加工不同的部位,大大提高了工艺品加工的效率。
所述工艺步骤(2)中,所述呈杠铃片状砂轮磨头周侧的边缘部经打磨加工后,所述呈杠铃片状砂轮磨头的边缘厚度小于其中心厚度。如将所述杠铃片状砂轮磨头周侧的边缘部经打磨加工后,使砂轮磨头呈碟状,以便能够加工工艺品表面的细纹路。
不仅如此,可以根据需要打磨出不同边缘厚度的砂轮磨头,以备雕刻纹路使用。
所述砂轮磨头安装在用于雕刻木料的吊机或高速钻上,通过砂轮磨头与木料的高速摩擦,在木料的表面雕刻出各种各样的粗细不等的纹路,同时使摩擦过的木料表面碳化,形成一种给人感觉自然的古色古香的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东;陈伟,未经冯东;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8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拖钩环的随车用轮胎扳手
- 下一篇:数字通信逆变式气保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