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功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7218.6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钟红兵;牛书强;汪泽;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04 | 分类号: | H01P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黄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军民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雷达设备、航空航天以及其他目标跟踪等的可调功分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调功分器原理是采用移相的办法,通过电机带动圆波导移相器旋转,因而电机功率较大,须采用小型电机。而我们的方案是仅旋转探针,波导管不必旋转,因此采用微型电机功率足够,功率仅相当于数码相机推动镜头的功率,所以体积很小,Ku波段的长度仅180mm。另外,现有的可调功分器因有波导管旋转,须考虑扼流装置等因素,进一步造成体积增大,Ku波段的长度超过240mm;结构复杂,装配困难。
综述之,现有通用可调功分器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不足:
1.产品结构复杂;
2.体积大;
3.组装困难;
4.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可调功分器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组装困难、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加工精度更易控制、结构更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可调功分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由公共端口2、极化分离器1、极化调整电机3和耦合探针5构成,耦合探针5的末端连接极化调整电机3,其轴心线与极化分离器1轴心线相重合,其顶端伸入极化分离器1左侧端内,极化分离器1上设有相互垂直的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
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其中所述的极化分离器1由圆波导8、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构成,公共端口2位于极化分离器1的左侧,极化分离器1的中部设有水平极化波出口6,其右侧端设有垂直极化波出口7,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其中所述的圆波导8的模式为H11。
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其中所述的耦合探针5的末端包覆绝缘材料,绝缘材料与极化调整电机3的转轴相连接。
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其中所述的绝缘材料为聚四氯乙烯4。
本发明可调功分器的有益效果:
1.工作时仅旋转耦合探针,波导管不必旋转,因此采用微型电机功率足够,功率仅相当于数码相机推动镜头的功率,因此本发明整机体积很小,重量轻。
2.加工精度更易控制;
3.结构更简单;
4.两极化波之间相位差恒定不变,工作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极化分离器、2公共端口、3极化调整电机、4聚四氯乙烯、5耦合探针、6水平极化波出口、7垂直极化波出口、8圆波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调功分器,由公共端口2、极化分离器1、极化调整电机3和耦合探针5构成,耦合探针5的末端包覆聚四氯乙烯4,聚四氯乙烯4与极化调整电机3的转轴相连接,其轴心线与极化分离器1轴心线相重合,其顶端伸入极化分离器1左侧端内,极化分离器1上设有相互垂直的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
极化分离器1由圆波导8、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构成,公共端口2位于极化分离器1的左侧,极化分离器1的中部设有水平极化波出口6,其右侧端设有垂直极化波出口7,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圆波导8的模式为H11。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可调功分器利用波导同轴转换器从波导公共端口1把微波信号耦合到同轴耦合探针5,然后可旋转的耦合探针5在极化分离器1的圆波导内8内激发起极化可以旋转的H11模,极化分离器1最后分离出功率可以连续改变的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分别由水平极化波出口6和垂直极化波出口7输出。
当探针旋转到与水平极化波出口6宽边垂直时,公共端口的能量全部耦合到水平极化波出口,而垂直极化波出口7成为隔离口。探针旋转到与水平极化波出口6宽边倾斜时,公共端口的能量部分耦合到水平极化波出口,而垂直极化波出口7耦合出部分能量;当探针旋转到与水平极化波出口6宽边倾斜45°时,公共端口的能量耦合3dB到水平极化波出口,垂直极化波出口7也耦合出3dB;当探针旋转到与水平极化波出口6宽边平行时,公共端口能量全部耦合到垂直极化波出口7,而水平极化波出口6成为隔离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式电池采样参数校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新型自粘漆包线单面涂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