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中汞含量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7022.7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才;高威;杨剑;鹿存房;董凌燕;姚春玲;文娟;周茜;马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G01N3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燃煤烟气处理的辅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燃煤中汞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能源结构中燃煤比例高达75%,燃煤产生的污染物SOx和NOx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燃煤造成的痕量元素(如Hg、Pb、As、Se等)污染问题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燃煤造成的汞污染问题,并且燃煤电厂汞的排放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中最大的汞污染源。据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估计,1994-1995年间,美国由于人类活动排出的汞达150t,其中约有87%是由燃烧源排出的。我国从1978-1995年,燃煤汞排放累计达到2500t,每年增速为5%左右,2005年燃煤汞排放估算为426t。汞作为煤中一种痕量元素,在燃煤过程中,煤中汞大部分随尾部烟气排入大气,进入生态环境的汞会产生对环境、人体产生长期的危害。烟气中的汞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单质汞和二价汞的化合物,由于单质汞具有熔点低,平衡蒸气压高,不易溶于水等特点,单质汞与二价汞化合物相比更难从烟气中除去。汞的毒性以有机化合物的毒性最大,大量的汞通过干沉降或湿性沉降使甲基汞侵入沉降污染水体,生物反应后形成剧毒的甲基汞((CH3)2Hg)。
目前,火力发电厂是我国最主要的烟气排放源,在烟气的扩散过程中痕量元素汞将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而尾部烟气脱汞作为当前汞控制技术的主要方式,现在主要进行各种高效、经济的汞脱除吸收剂研究,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除尘和脱硫脱硝装置同步脱汞。电厂燃煤产生的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主要决定于煤种(例如烟煤、次烟煤、褐煤等)、燃烧系统的运行条件(与灰中未燃尽炭含量有关),以及温度和在除尘设备中停留的时间。检测电厂不同品种燃煤中的汞含量,对燃煤烟气脱汞处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现有检测技术中,通常仅仅是使用精密仪器测定燃煤中的总汞含量,或是使用金汞齐富集后利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成本偏高,并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适宜电厂的工作,尤其是不能对燃煤中不同形态的汞进行检测,从而不能针对不同产地的原煤调整烟气中脱汞处理参数,以便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尤其适宜电厂燃煤中汞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燃煤中汞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与制样:使用研磨机将原煤磨细至50-200目,取适量的原煤放入恒温箱内,在温度为95-110℃条件下加热12-24小时,以去除其中的水份,得到原煤样品;
2)配置试剂的准备:A试剂:1mol/L的醋酸钠;B试剂:去离子水;C试剂:比重为1.21-1.57g/cm3三氯甲烷溶液;D试剂:15.3mol/L的HNO3、12mol/L的HCL和10mol/L的HF按体积比3∶1∶1的混合液;E试剂:10%-15%的HCl;F试剂:比重为2.45-2.90g/cm3的三溴甲烷(CHBr3)溶液;其中,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检测仪器的准备:电磁搅拌仪,离心机,塞曼效应汞分析仪,干燥箱,微波消解仪;
3)准确称取10.000g原煤样品置于100ml三角锥瓶中,加入所述A试剂50ml,用电磁搅拌仪搅拌0.5-2.5小时,进行离心、提取、检测汞含量步骤,余下的残渣备用;同时附带该步骤的空白实验,用以抵消该步骤中加入试剂以及实验引起的误差;
所述离心、提取、检测汞含量步骤为:通过离心机高速离心30-60min后,取上清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20-25ml去离子水洗涤所得沉淀物质,并离心30-60min,取上清液移至所述100ml容量瓶中;再次用20-25ml去离子水洗涤所得沉淀物质,离心30-60min,取上清液移至所述100ml容量瓶中,然后向所述100ml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直至100ml容量刻度处;将所述100ml容量瓶中的溶液摇匀,然后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检测其中的汞含量;
由于煤中呈离子结合态的汞容易被醋酸钠溶液置换发生离解,将检测结果进行单位换算,即可得出原煤样品中水溶态的汞含量与离子交换态的汞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