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择小区的方法、网络系统及相关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6319.1 | 申请日: | 200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斌;苏豫新;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20 | 分类号: | H04W48/20;H04W68/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择 小区 方法 网络 系统 相关 设备 | ||
1.一种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判断位于第一小区的终端是否进入空闲模式;
如果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终端的驻留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当终端主动或被动退出空闲模式时,所述终端直接在第一小区接入网络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终端的驻留小区,具体是:所述的终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或
网络侧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选择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并进入空闲模式后,进一步包括:间断地接收所述的第一小区的下行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之后,进一步包括:网络侧将选择的驻留小区和/或该驻留小区对应的位置区信息通知终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后,进一步包括:终端将驻留小区和/或该驻留小区对应的位置区告诉网络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具体包括:所述的终端根据终端本地的配置信息、终端所保存的网络侧事先通知的信息或第一小区的相邻第二小区的信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以后进一步包括:网络侧向终端所驻留小区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网络侧中止向第一小区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中止向第一小区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具体包括:在网络侧配置第一小区不支持寻呼或在网络侧配置第一小区不属于任何位置区或在网络侧配置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择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侧向终端所驻留小区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具体为:网络的寻呼控制中心收到一个寻呼请求后,判断被寻呼的终端是否属于位置区的一个家庭基站,如果被寻呼的终端属于所述位置区的一个家庭基站,则所述网络的寻呼控制中心把寻呼消息发给位置区的第二小区的基站和所述的家庭基站,否则只把寻呼消息发给位置区的第二小区的基站。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位于第一小区的终端是否进入空闲模式;
第一选择单元,如果所述的终端进入空闲模式,则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终端的驻留小区;
第一发送单元,响应于所述的第一选择单元,在第一选择单元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后,将所述的驻留小区和/或该驻留小区对应的位置区的信息告诉网络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选择单元,还用于根据本地的配置信息、终端保存网络侧事先通知的信息或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信息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驻留小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接入单元,响应于第一判断单元,当终端主动或被动退出空闲模式时,直接在第一小区接入网络侧。
15.一种网络的寻呼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位于第一小区的终端是否进入空闲模式;
第二选择单元,如果所述的终端进入空闲模式,则选择覆盖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作为终端的驻留小区;
信息管理单元,响应于第二选择单元,将第二选择单元选择驻留小区的信息通知所述的终端,以及向该终端所驻留小区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3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