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6317.2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16 | 分类号: | A61J1/16;A61M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卡入式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临床输液装置,具体的是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
背景技术:
临床输液时,需要利用挂兜将输液瓶悬挂在一定高度,输液瓶有500ml、250ml、100ml等多种容积的规格。现有技术中,输注不同规格的输液瓶时,均需换用相配套的输液挂兜。其过程中输液管从输液挂兜先取下,将下一瓶需输的输液瓶的头部先套入输液挂兜前端,挂在输液架上后才能再将输液管插入使用。如此繁复的操作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且,即使是同一规格的输液瓶,每次调换输液瓶时也需将输液挂兜取下,才能使输液瓶头部套入输液挂兜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所述的这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挂兜不便于更换输液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这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包括一个悬挂架、一个瓶体固定带和一个瓶颈卡环,其中,所述的悬挂架由两个滑杆构成,所述的两个滑杆间隔设置,两个滑杆的上端相向弯曲后连接,连接部设置有一个挂圈,两个滑杆的下端相向弯曲后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瓶颈卡环的两侧,瓶颈卡环上设置有一个缺口,任意一个滑杆上均各自套设有一个滑块,所述的瓶体固定带呈环状,瓶体固定带中设置有一个缺口,瓶体固定带设置在所述的两个滑块之间并与两个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滑块中均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的瓶体固定带穿过所述的通孔,瓶体固定带所在的环状平面与滑杆垂直。
进一步的,瓶体固定带中的缺口部位设置有一个阻拦索,瓶体固定带在其缺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的阻拦索的两端分别与挂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拦索由一个弹性胶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瓶颈卡环的内径为2.5cm,瓶颈卡环的环体直径为0.6cm,瓶颈卡环中的缺口宽度为2cm。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滑杆的宽度均从中部开始向下端递增,任意一个滑杆下部的内侧面均呈与输液瓶相配合的曲面。
进一步的,瓶体固定带在其缺口两侧沿圆周向分别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挂钩。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挂圈将悬挂架挂于输液架上。需要输瓶装液体时,输液瓶头端先卡入瓶颈卡环中,将瓶体固定带环绕输液瓶,并按瓶身高度上下滑动瓶体固定带到稳固位置,再利用阻拦索将瓶体固定带的缺口锁住,然后向插入输液瓶插入输液管。需要更换不同容积的输液瓶时,先将卡住瓶身的瓶体固定带松掉,取下已输完的瓶子,将输液管拔出后插入新的输液瓶中,然后再将新的输液瓶头部卡入瓶颈卡环中,重新利用瓶体固定带固定输液瓶。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在输液挂兜中采用可上下移动的滑块根据瓶身高度来调节瓶体固定带的位置,利用开口宽度可调节的瓶体固定带和阻拦索来固定输液瓶,可适用不同直径的瓶体,能够悬挂不同容积的输液瓶,更换输液瓶时无需将挂兜取下来,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中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中的瓶体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中的滑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卡入式输液挂兜,包括一个悬挂架、一个瓶体固定带2和一个瓶颈卡环10,其中,所述的悬挂架由两个滑杆8构成,所述的两个滑杆8间隔设置,两个滑杆8的上端相向弯曲后连接,连接部设置有一个挂圈1,两个滑杆8的下端相向弯曲后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瓶颈卡环10的两侧,瓶颈卡环10上设置有一个缺口,任意一个滑杆8上均各自套设有一个滑块3,所述的瓶体固定带2呈环状,瓶体固定带2中设置有一个缺口,瓶体固定带2设置在所述的两个滑块3之间并与两个滑块3连接。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滑块3中均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的瓶体固定带2穿过所述的通孔,瓶体固定带2所在的环状平面与滑杆8垂直。
进一步的,瓶体固定带2中的缺口部位设置有一个阻拦索6,瓶体固定带2在其缺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挂钩4和挂钩7,所述的阻拦索6的两端分别与挂钩4和挂钩7连接。
具体的,瓶体固定带2在其缺口的一侧设置有槽5.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拦索6由一个弹性胶圈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