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型电磁调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881.2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志;马忠威;崔箫;王旭;江宁;周伟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钦元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5/00 | 分类号: | H02P1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调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型电磁调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变频调速广泛应用在工业现场中,通过控制电机输入频率来控制电机输出转速,价格比较昂贵,结构和操作复杂,变频器的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因而产生大量谐波污染电网,影响通讯,并且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中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永磁耦合调速系统应运而生。其通过调节永磁体和铜盘之间的气隙来改变输出转矩,从而实现调速的目的。这类磁耦合系统的缺陷是:磁体体积小,产生力矩小,调速范围有限;结构复杂,增加了设计难度;易产生退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型电磁调速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调速,避免退磁现象,简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筒型电磁调速系统,包括内筒转子、外筒转子、导电滑环、电刷、直流电源,内筒转子设置于输入轴端,外筒转子设置在输出轴端,内筒转子与外筒转子同轴嵌套,所述内筒转子上设置有软磁体,软磁体上设有线圈,与软磁体对应位置的外筒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的输入轴上还设有导电滑环,导电滑环与电刷相配合,电刷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导电滑环与线圈通过导线相连接。
所述的内筒转子上设置的软磁体,其周向相邻软磁体所绕线圈旋向相反,使其产生不同的极性,轴向相邻软磁体所绕线圈方向相同,使其产生相同的极性。
所述的软磁体与内筒转子间、永磁体与外筒转子间还设有铁衬。
所述的软磁体为瓦形,永磁体为扇形。
所述的电刷与电源之间还设有电流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以改变软磁体产生的磁性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其输入轴和输出轴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连接,取代传统的钢性连接,降低轴间同轴度的精度要求;2)内筒转子上的软磁体,为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减少退磁现象,其瓦形结构,可以得到均匀的环形气隙,与筒型相吻合,有利于提高传动扭矩,加入铁衬,有利于形成闭合磁路,减少回路磁阻;3)采用电磁调速原理,通过电流调节器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实现电磁磁性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4)在每组软磁体与永磁体单独产生的力矩基础上,相邻的软磁体与永磁体组也产生力矩合力,所以它产生的力矩大于单组软磁体与永磁体产生的力矩,提高了工作效率;5)开放式筒型结构,有效防止涡流发热,不必设计散热装置,简化了结构,并且筒型结构产生电磁强,永磁体面积也很大,因此产生的力矩也大,提高了做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内筒转子2-外筒转子3-导电滑环4-电刷5-直流电源6-输入轴7-输出轴8-软磁体9-线圈10-铁衬11-永磁体12-导线13-导线14-电流调节器15-铁衬16-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一种筒型电磁调速系统,包括内筒转子1、外筒转子2、导电滑环3、电刷4、直流电源5,内筒转子1设置于输入轴6端,输入轴6为空心结构,外筒转子2设置在输出轴7端,内筒转子1与外筒转子2同轴嵌套,所述内筒转子1上设置有软磁体8,软磁体8上设有线圈9,软磁体8与内筒转子1间还设有铁衬10,与软磁体8对应位置的外筒转子2上设有永磁体11,软磁体8与永磁体11之间有一定气隙16,永磁体11与外筒转子2间设有铁衬15,加入铁衬有利于形成闭合磁路,减少回路磁阻;所述的输入轴6上还设有导电滑环3,导电滑环3与电刷4相配合,一对电刷4分别与直流电源5的正负极相连接,导电滑环3与线圈9通过导线12、导线13相连接,导线12和导线13的数量与软磁体8轴向数量相等,实施例中选择三组导线,分别给三组软磁体8通电流。所述的软磁体8为瓦形硅钢片(铁硅合金),永磁体11为扇形钕铁硼磁铁,软磁体8为瓦形结构,与筒型相吻合,可以得到均匀的环形气隙,有利于提高传动扭矩,所述的电刷4与直流电源5之间还设有电流调节器14,电流调节器14可以调节线圈9中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软磁体8产生的磁性力矩的大小,实现输出轴7的输出转速的控制。
见图3,所述的内筒转子1上设置的软磁体8,其周向相邻软磁体8所绕线圈9旋向相反,使其产生不同的极性,轴向相邻软磁体8所绕线圈9方向相同,使其产生相同的极性。在轴向每组软磁体与永磁体电磁耦合产生的力矩基础上,相邻的软磁体与永磁体组也产生力矩合力,所以它产生的力矩大于单组软磁体与永磁体产生的力矩,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钦元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鞍山钦元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守时的自跟踪自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