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准化重组茶树油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507.2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钦;何春茂;陈祖洪;邓倩;吴明凤;李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045 | 分类号: | A61K31/045;A61P31/00;A61K8/34;A61Q1/00;A01N31/06;A01N31/04;A01P1/00;A01P7/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兰如康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化 重组 茶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芳香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茶树油的分布与标准
茶树油(Tea Tree Oil),也称白千层油(Oil of Melaleuca,Terpinen-4-ol Type),是桃金娘科(Myrlaceaca)白千层属的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树的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精油。在原产地澳大利亚,当地毛利人利用其树叶及其提取物作为内服、外用的植物药历史悠久,它具有杀菌、抑霉、抗病毒活性及抗风湿、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液体黄金”。十八世纪传入欧洲、亚洲,在意大利、津巴布韦、厄瓜多尔、新西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地都有引种栽种。中国于1993年引进澳大利亚种子,分别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栽种。
白千层树在澳大利亚有数个种系,其中药效功能最好的是生长在东南沿海(沿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的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bracteata),其提取的茶树油中主要药效成分松油烯-4-醇(又称萜品烯-4-醇)≥39%,可能引起刺激性、过敏反应的对伞花烃含量很低及1,8桉叶素也低于3%。。其他种系还有散花白千层(Melaleuca.dissiliflora)、轮叶白千层(Melaleucalinariifolia)、包鳞白千层(Melaleuca 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laleuca ericifolia)、白油白千层(Melaleuca quinquenervia)、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lora)等等。从它们枝叶提取出来的精油称之“茶树油”,其组成分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十分大。根据精油主要成分含量,这些精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松油烯4-醇型茶树油(Oil of Melaleuca,Terpinen-4-ol Type,松油烯-4-醇≥30%)、如互叶、散花、轮叶白千层茶树油);过渡型茶树油(松油烯-4-醇<30%);1-8桉叶素型茶树油(主要组分为1,8桉叶素,其含量≥30%,甚至高达70%)。
茶树油已经检出的组分有100多种,已鉴定出来的有60余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15种,主要有效组分有6-8种,国内外制定的茶树油标准是以萜品烯-4-醇型茶树油为基础,见下表:
表1国内、外茶树油标准及主要成分含量*
*参见:松油烯-4-醇型白千层油(茶树油)法规标准(ISO4730:2004);香精化妆品,2005,(5),p38-40;张孝祺等,广东互叶白千层茶树油产品主要成分的质量标准研究,广东化工,2002,(6),p12-16,11;金其璋,什么是茶树油?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3),p37-39,9。
目前全世界产量估计约为1200~1500吨,其中澳大利亚约500吨,中国产量不足100吨,市场需求量预计4000-5000吨,因此,多年来一直处于紧俏状态。[茶树油的应用及前景,国内外香料香精化妆品信息,2003,(3),p13-14]。
2、茶树油的特殊功能
茶树油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性,但由于合成药物的发展,使得天然药物茶树油被冷落了一大段时间。随着药物滥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抗菌素疗效降低,导致面临“抗菌药物危机”,自上世纪80年代后,茶树油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兴起一阵研究热潮。
近20多年来相继发现茶树油具有甚佳的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风湿和抗过敏的活性。Carson.C.F.et al.,[J.Appl Bacteriol,1995,78(9),p264]报道了茶树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Shane.G.riffin等[J.Essent Oil,Res.,2000,12,p249-255]报道了茶树油能有效抑制许多普遍存在的致病细菌及霉菌,表明了茶树油具有良好消毒剂性质。国内学者[张燕君等,广东林业科技,1998,14(2),p31-34);陶风云等,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5),p261-266;杜光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8),p462-463;王懿等,医药导报,2004,23(6),p363-364;金路等,医学创新研究,2007,4(5),p8]也对茶树油的抗菌、抑霉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均验证了国外报道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高烧的药物
- 下一篇:带有螺纹调节装置的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