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416.9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青 |
主分类号: | H01H35/02 | 分类号: | H01H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电熨斗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熨斗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独特、新颖,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
背景技术
电熨斗的导通开关最常见的是按钮式开关,但该方式的弊端是需要频繁开、关,温度不容易控制,而且容易将开关损坏,甚至有时忘记关掉工作中电熨斗而酿成火灾事故,为此,有人将按导通开关设计成光电感应式,虽然能解决以上问题,但成本增加太大,不适合同行业业界大力推广,因此,任需要对该导通开关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独特、新颖,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包括底板,卡接在底板顶端的底座,卡接在底座顶端的盖板,所述底座中部设有一通槽,该通槽中部卡接有四金属导电环,其一侧的两金属导电环为串联连接,该通槽外端导出第一金属插脚;其另一侧的两金属导电环的通槽外端分别导出第二金属插脚、第三金属插脚;该底座的通槽两侧中部均设有绝缘段;所述底座中部的金属导电环上置有导电滚珠;所述盖板底端中部开设有与底座的通槽相对应的盲槽,其底端两对角处分别设有插接盲孔,其两侧面分别设有弹性卡套。
所述底板两对角处分别设有插接通孔,其两侧边分别设有卡接凸缘。
所述底座底端与顶端上下两对角处内侧分别设有连接凸柱,其底端的连接凸柱分别与底板顶端相对应的插接通孔插接;其顶端的连接凸柱分别与盖板底端的插接盲孔插接。
所述盖板两侧边的弹性卡套分别与底板两侧边的卡接凸缘紧密套接。
所述底座第一金属插脚、第二金属插脚、第三金属插脚分别从底座侧边中部的通孔内穿出后向底端弯折。
工作原理:利用滚珠的流动性,能实现第一金属插脚与第二金属插脚或第三金属插脚的导通,再结合电熨斗自身导通后发热30秒即断开的特性,可以方便控制电熨斗导通与断开,当操作工人在不断使用电熨斗工作,在盖板的盲槽内不断运动的滚珠可以随时保持第一金属插脚与第二金属插脚或第三金属插脚的导通状态,一旦休息或不使用时,只需要将电熨斗侧放或立放,滚珠就会因重力作用处于与第一金属插脚,第二金属插脚或第三金属插脚均断开的状态,从而使得电熨斗自动处于断电的安全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其独创的运动性导通方式与电熨斗自身导通后发热30秒即断开的特性相结合,能够自动实现电熨斗的通电,将电熨斗侧放或立放时使电熨斗处于自动断电的安全状态,结构独特、新颖,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的具体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图4所示的运动式电熨斗导通开关,包括包括底板1,卡接在底板顶端的底座2,卡接在底座顶端的盖板3,所述底座2中部设有一通槽21,该通槽中部卡接有四金属导电环22、23、24、25,其一侧的两金属导电环22、23为串联连接,该通槽外端导出第一金属插脚26;其另一侧的两金属导电环24、25的通槽外端分别导出第二金属插脚27、第三金属插脚28;该底座的通槽两侧中部均设有绝缘段212、214;所述底座中部的金属导电环上置有导电滚珠4;所述盖板3底端中部开设有与底座的通槽21相对应的盲槽31,其底端两对角处分别设有插接盲孔32、33,其两侧面分别设有弹性卡套34、35。
所述底板1两对角处分别设有插接通孔11、12,其两侧边分别设有卡接凸缘13、14。
所述底座底端与顶端上下两对角处内侧分别设有连接凸柱291、292、293、294,其底端的连接凸柱291、292分别与底板顶端相对应的插接通孔11、12插接;其顶端的连接凸柱293、294分别与盖板底端的插接盲孔32、33插接。
所述盖板两侧边的弹性卡套34、35分别与底板两侧边的卡接凸缘13、14紧密套接。
所述底座第一金属插脚26、第二金属插脚27、第三金属插脚28分别从底座侧边中部的通孔内穿出后向底端弯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青,未经冯建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泳液、图像显示介质和图像显示设备
- 下一篇: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