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补口防腐热熔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211.0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小明;田满红;黄卫东;罗明仁;李凤娟;李艳波;杨俊永;马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8 | 分类号: | C09J163/08;C09J123/08;C09J123/22;C09J183/04;C09J153/02;C09J123/16;C09J145/00;C09J193/04;C09J157/02;C09J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吴彦峰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防腐 热熔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石油管道补口防腐技术领域,特别是管道补口防腐热熔胶。
背景技术
长距离油气管道运输,是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之后第5大运输方式,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乃至世界经济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石油天然气来说,最佳的运输方式就是密闭的管道运输。
防腐补口施工是长输管道现场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施工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现有补口方式有石油沥青补口、环氧煤沥青补口、粘胶带补口、环氧底漆补口和PE热缩材料补口等多种方式。目前,国内外重大管道工程主要使用具有三层防腐保护功能的管道防腐热缩产品,产品由辐射交联热缩带、热熔胶、双组份无溶剂型环氧底漆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热熔胶主要以EVA为主体材料制备,其低温韧性差,高温剥离强度低,剥离时通常是界面破坏,对高密度聚乙烯、表干环氧底漆粘接性能差,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落、进水导致管道腐蚀,使管道整体防腐功亏一篑,不但经济蒙受损失,而且存在着重大事故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低温时韧性好,高温时的剥离强度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脱落、进水,现场施工方便,粘接性能优异,粘接可靠的管道补口防腐热熔胶。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管道补口防腐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各组份重量百分比如下:
环氧化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树脂30-70%;
乙烯基共聚5-40%;
橡胶类弹性体5-40%;
增粘树脂5-40%;
无机填料5-20%;
助剂1-8%;
各组份通过强剪切密炼机熔融共混、再经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助剂包括偶联剂、色料、抗氧剂。偶联剂可采用钛酸酯或铝酸酯或硅烷或表面活性剂或脂肪酸,偶联剂用量为无机填料的0.5-2%。色料可采用高熔体指数作载体的色母粒或碳黑粉,色料用量为物料总量的1-5%。抗氧剂可采用受阻酚类或硫代酯类或复合抗氧剂类,抗氧剂用量为物料总量的0.5-3%。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乙烯基共聚物可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EB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或EM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橡胶类弹性体可采用丁基橡胶或硅橡胶或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EPDM(三元乙丙橡胶)。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增粘树脂可采用萜烯树脂其衍生物或松香及其衍生物或石油树脂或环烷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无机填料可采用碳酸钙或滑石粉或白炭黑。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以环氧化SBS作为基础材料制备的管道防腐补口热熔胶,解决现有热熔胶在低温时韧性不足,脆性破坏,高温时的剥离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低温时韧性好,高温时的剥离强度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脱落、进水,现场施工方便,粘接性能优异,粘接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分别称取环氧化SBS树脂8kg,EVA(28/400)2.4kg,SIS弹性体1.6kg,萜烯树脂4kg,滑石粉1.6kg,其他助剂0.4kg,在密炼机中100℃下混炼20min出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控制温度在100-140℃,挤出造粒,冷却干燥后得热熔胶。
实施例2:分别称取环氧化SBS树脂10kg,EVA(28/150)2kg,丁基橡胶1.6kg,石油树脂3kg,碳酸钙1kg,其他助剂0.4kg,在密炼机中100℃下混炼20min出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控制温度在100-140℃,挤出造粒,冷却干燥后得热熔胶。
上述实施例制备的管道防腐补口热熔胶绝检测性能指标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期演进LTE系统的系统帧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水磁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