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4790.7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荒田祐二;金子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6 | 分类号: | B60N2/26;B60R2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安全带装置以及儿童座椅相对应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用座椅中,有的可以安装儿童座椅,例如,将座垫的后部制成隆起部分,在隆起部分以及覆盖隆起部分的表皮部件上形成狭缝并使其与爆破器(Stryker)相对应,由此,能够将儿童座椅的锁定部件插入狭缝并卡定在爆破器上,能够简单地安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被采用于将安全带装置的带扣穿过开设在座垫上的插入孔的横排长座型的座椅的情况下,存在着通过狭缝以及插入孔维持缓冲垫的强度变得困难的问题。
而且,存在以下担心:若以供儿童座椅的锁定部件插入的狭缝作为优先,则缓冲垫的乘坐舒适性会因供带扣插入的插入孔而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9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维持缓冲垫的强度,缓冲垫的乘坐舒适性良好,带扣与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不易干涉。
为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座椅,在与车室的底板大致平行配置的座垫上,配置对使用该座垫的乘坐者进行束缚的安全带装置的带扣,该车辆用座椅上设有供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插入的插入孔,其特征在于,将插入孔设置在座垫的缓冲垫上,用于将固定在座垫的下方的带扣引出至座垫之上的狭缝与缓冲垫的插入孔连续形成。
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缓冲垫中,在后部形成向上方鼓出的缓冲垫后鼓出部,在该缓冲垫后鼓出部上开设插入孔,使狭缝与该插入孔连续地从缓冲垫后鼓出部向车辆前方延伸。
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设置覆盖缓冲垫的表皮部件,在该表皮部件上设置直线状的表皮狭缝,该表皮狭缝面对插入孔以及狭缝的双方。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车辆用座椅中,将供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插入的插入孔设置在座垫的缓冲垫上,用于将固定在座垫的下方的带扣引出至座垫之上的狭缝与缓冲垫的插入孔连续形成,因此,与分别开设插入孔和狭缝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缓冲垫的开口面积,能够维持缓冲垫的强度。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缓冲垫中,在后部形成向上方鼓出的缓冲垫后鼓出部,在该缓冲垫后鼓出部上开设插入孔,使狭缝与该插入孔连续地从缓冲垫后鼓出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因此,集中配置插入孔和狭缝,具有座垫(缓冲垫)的乘坐舒适性良好的优点。
此外,狭缝与缓冲垫后鼓出部相比形成在前侧,具有穿过缓冲垫后鼓出部的插入孔的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不易与穿过狭缝的带扣干涉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设置覆盖缓冲垫的表皮部件,在该表皮部件上设置直线状的表皮狭缝,该表皮狭缝面对插入孔以及狭缝的双方,因此,具有易于了解穿过插入孔的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的插入位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对实施例中设在车辆用座椅上的用于儿童座椅的插入孔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实施例中设在车辆用座椅上的插入孔以及狭缝的主视图。
图4是车辆用座椅的用于座垫上的缓冲垫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5向视图。
图6是图4的6向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车辆用座椅
12----车辆
22----安全带装置(后部坐席安全带装置)
34----车室
36----底板(下部车身)
43----座垫
61----带扣
63----儿童座椅
64----儿童座椅的安装部件
65----插入孔
67----缓冲垫
68----狭缝(第一狭缝)
71----缓冲垫的后部
72----缓冲垫后鼓出部
74----表皮部件
75----表皮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1,是车辆12的后部坐席,是横排长座型的三人座椅,与设在车辆12的后部13的行李舱14连续,从行李室14侧将座椅靠背16向前(箭头a1的方向)如双点划线所示放倒折叠。
此外,车辆用座椅11具有:座椅靠背前倒装置18,其以能够倾转自如(箭头a1的方向)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16;坐席加热器21;安全带装置即后部坐席安全带装置22。以下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4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刷电动机
- 下一篇:一种标记活细胞内核酸的方法和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