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波针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74398.2 | 申请日: | 201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韬;朱伟辉;席贤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韬 |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波 | ||
1.一种冲击波针,主要包括外壳、冲击波发生器和散热组件,外壳的上方设有水囊,冲击波发生器设于一个抛物面反射体内,抛物面反射体设于外壳的上方并连接水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制冷片和散热风扇,制冷片设于外壳内包括一冷端和一热端,冲击波发生器连接制冷片的冷端,制冷片的热端连接设于外壳内的散热风扇;所述的外壳还设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设有一压盖,压盖连接外壳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还包括线圈、绝缘层和金属膜,对应抛物面反射体的是外层金属膜,金属膜连接中间绝缘层,绝缘层还连接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冲击波经抛物面反射体反射后聚焦于一个不大于3mm的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冲击波发生器和抛物面反射体的底部连接制冷片的冷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制冷片的热端通过导热器连接设于外壳内的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冲击波发生器的底部还设有隔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波针应用于冲击波针灸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韬,未经陈文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43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
- 下一篇:结合可调整喇叭型结构的超声波感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