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3599.0 | 申请日: | 201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光;赵晓龙;李强;李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7/22 | 分类号: | H02G7/22;H02G7/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5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杆塔 接地 联接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属于输电线路杆塔避雷引流接地网技术领域,适应于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杆塔与接地网连接使用。
背景技术:
就发明人所知,目前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由于其设计技术的特殊性和现代社会城乡建设规划的制约性、以及节支增效的合理性,长期以来,线路杆塔的定位多处于高山大岭之上和山梁土坡之间,由于地处旷野,地理环境处于劣势,确保线路畅通、防雷击掉闸工作则成为输电线路投运后的重要课题。为防止雷击,建设者们对所建线路的每基杆塔都进行了雷电引流工作——埋设接地网,(按照工程技术要求,接地网一般采用φ8-φ10圆钢按图纸要求焊接而成,随后在0.6M-0.8M电阻率小的地下土壤内埋设,同时端头留出地面引线与杆塔联接,以此达到引流目的),地网引流线需与杆塔联接,传统制作工艺是用4mm*40mm*150mm扁钢一端打孔而另一端与接地圆钢焊接,打孔一端与杆塔预孔由螺栓紧固而成。根据线路安全运行规程要求,生产部门应定期对所辖线路开展地网接地电阻摇测工作,对超值地网应及时进行改造,以防止雷雨季节线路发生雷击掉闸事故。在地网接地电阻摇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原先埋设的地网引流线(特别是处于采 空区和地质松软区的地网)由于地质变化或回填土下沉,经常造成引流线回缩。工作人员打开地网引线摇测工作结束后,恢复联接工作相当困难,部分地网引线甚至需再次切断重新焊接引长地网引线后方可恢复工作。而先前恢复的引流线由于人为因素,部分引流线弯曲变形,从而造成雷电流入地前产生涡流,阻抗增加,对地网的泄流功能大打折扣,线路防雷工作存在众多隐患。目前尚未发现有改善其工作原理的装置,也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和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以上缺陷,提供的一种可解决目前地网接地电阻摇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隐患,同时减轻工作成员的劳动强度的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包括一块长方形连接杆塔联板1与一块连接地网联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杆塔联板1与连接地网联板5的对接端头分别设置有链接环8与连接环7,设置φ18*50螺杆3一条穿过链接环8与连接环7,在螺杆3的另一端头设置匹配的φ18*20螺母防盗圈4,在连接杆塔联板1上设置一个连接杆塔用螺丝孔2,在连接地网联板5上设置两个连接地网用螺丝孔6,连接杆塔联板1设置规格为5*50*100mm,连接地网联板5设置规格为5*50*150mm。本发明输电线路杆塔防雷引流接地网装置,具体为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用以解决目前地网接地电阻摇测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实际隐患,同时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 率。
本发明的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具有联板长度符合接地网引流现场联接长度要求,达到两扁钢间翻转自如,简捷经济,工作灵活、实用和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结构图
图中:1.连接杆塔联板,2.连接杆塔用螺丝孔,3.螺丝杆,4.螺母防盗圈,5.连接地网联板,6.连接地网用螺丝孔,7.链接环,8.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的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联接专用联板,安装时先将一块扁钢(5*50*150)与接地网引流线上焊接的扁钢用φ16*35螺丝联接,然后再用φ18*50螺栓与另一块扁钢(5*50*100)相连接,螺栓穿出扁钢焊接螺母部分用φ18防盗圈紧固,由于联板长度符合接地网引流现场联接长度要求,达到两扁钢间翻转自如,简捷经济,工作的灵活和实用的效果。
安装前需检查各焊接点的外观质量和工作应力。
安装时需要在各联接点处涂抹足够的导电膏,以确保各联接处的导电性和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分公司,未经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3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