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铸铁低温表面催化渗氮的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3530.8 | 申请日: | 201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全;崔洪芝;谢鲲;张国松;王积森;陈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8/02 | 分类号: | C23C8/02;C23C8/26;C25D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铸铁 低温 表面 催化 新方法 | ||
1.本发明的一种合金铸铁低温表面催化渗氮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
1)催化剂活性成分为锰、镍、铬、铈、钴、铷、铂、铯的可溶性卤盐。
2)根据处理气缸套的尺寸,按照表面积比1∶1.05~1.2的比例,选用金属导体金属材料制作工作电极。
3)将缸套放入处理槽中,对试样表面进行双向脉冲表面活化处理。
4)低温气体渗氮实验气氛采用纯氨气,分别在低温(强化氮化:渗氮温度<500℃,氮化时间<10h);
抗蚀氮化温度:500℃~520℃氮化时间<4h)。
5)该新工艺适应目前的气体渗氮设备,也适合其它合金铸铁,如合金活塞环氮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活性成分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磷酸5~30ml/L、氯化钠2~15克/L、硼酸5~36克/L预先调节蒸馏水的酸性。将氯化锰3~15克/L、氯化镍5~25克/L、氯化铬5~30克/L,氯化铈2~10克/L,氯化钴2~10克/L、氯化铷2~8克/L、氯化铂1~6克/L、氯化铯2~8克/L的四种盐或四种盐以上放入酸液中,搅拌使卤盐完全溶解。使用盐酸调整溶液PH值为1~5,溶液静止沉淀过滤后放入处理槽中待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选用Q235或低碳钢材质制作圆柱形工作电极,并预留接线柱。处理气缸套内径尺寸为¢、高为H,则工作电极做成外径为¢-10~50mm、高为H+5~30mm,并进行除油除锈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沉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工作电极放入预处理气缸套中间,悬挂在溶液槽中,使试样完全浸入溶液中。两极通过导线与双向脉电源输出两端相连接。准备完毕后,接通实验电源,调节电源输出电压(10~40V、正反向脉冲频率(50~800kHz)、占空比(30%~90%)、电流密度为10~60A/dm2,处理时间为5~3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气体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好进气和排气管道,打开流量阀排除管道及炉膛内的空气,排净空气后调节气体流量计,使氨气流量在200~2000ml/min,炉膛压力在2~10mm水柱,达到预设渗氮的温度保温。同时,开启氢分析仪,检测氨气分解率。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氨分解率,调节氨气流量,保证氨分解率在10~40%。实验结束后渗氮炉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氨气,当渗氮炉温度降至150℃后停止通入氨气,使渗氮件空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铸铁低温表面催化渗氮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工艺增加了双向脉冲表面沉积处理前置工序,适合目前气体渗氮设备进行低温气体渗氮,减少零件变形,节约能耗物耗。另外,该工艺也适合其它合金铸铁,如合金活塞环氮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3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肤色的测评方法
- 下一篇:运动向量校正装置及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