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纳米级碳酸锌、氧化锌的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2445.X | 申请日: | 201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宁市湘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9/00 | 分类号: | C01G9/00;C01G9/02 |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刘勋阶 |
| 地址: | 4215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纳米 碳酸 氧化锌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分解法生产碳酸锌、氧化锌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产纳米级碳酸锌、氧化锌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氧化锌的工艺是:先将比重为30-31玻美的硫酸锌(ZnSO4)水溶液放入复分解釜内,再将含碳酸钠(Na2CO3)28%-30%的碳酸钠水溶液过滤后加入复分解釜内,将复分解釜内的硫酸锌水溶液的pH值中和至6.8-7.0,形成主要含细度为300-800微米的碱式碳酸锌(Zn(OH)2.ZnCO3)混合料浆,将上速混合料浆压滤,并在压滤机中用水洗净硫酸根(SO4)离子后,送至干燥室干燥,烘干温度为110-140℃,干至锌(Zn)含量50-55%的碱式碳酸锌,用破碎机破碎后送至锻烧炉中锻烧,锻烧温度450-500℃,至含量达95-96%的氧化锌(ZnO)后,进入收尘室内,即成氧化锌。
由于是采用一次性反应到电位pH6.8-7.0的常温化合工艺,故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碱式碳酸锌的分子结构不合理:由于复分解时碳酸钠水溶液是一次性加入到复分解釜内,并将复分解釜内的硫酸锌水溶液的pH值直接中和至6.8-7.0的,导致形成的碱式碳酸锌(Zn(OH)2.ZnCO3)的分子结构中碳酸锌分子的数量多于氢氧化锌分子的数量,降低了碱式碳酸锌中锌的含量,造成碱式碳酸锌的分子晶格粗大,脱碳耗能延时;
2、氧化锌的细度粗,比表面积小:由于碱式碳酸锌的烘干温度低(110-140℃),干燥时二氧化碳逸出慢,不能形成二氧化碳升华气压(二氧化碳升华气压在煅烧时起分散作用),故而氧化锌的细度粗,比表面积小,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3、煅烧时间长、耗能高:由于碱式碳酸锌的锻烧温度低(450-500℃),只考虑的二氧化碳的升华温度,没有考虑二氧化碳会吸热,导致煅烧时产品的实际温度只有250-300℃,因而煅烧时间长,耗能高,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纳米级碳酸锌、氧化锌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纳米级碳酸锌、氧化锌的新方法,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先将计量好的比重为30-31玻美的硫酸锌(ZnSO4)水溶液放入复分解釜内,再将含碳酸钠(Na2CO3)28%-30%的碳酸钠水溶液过滤后分两次缓慢地加入复分解釜内,形成主要含钠米级(细度达600-800纳米)碱式碳酸锌(Zn(OH)2.ZnCO3)的混合料浆,再将主要含钠米级碱式碳酸锌的混合料浆压滤,并在压滤机中用水洗净硫酸根(SO4)离子后,送至干燥室干燥,再用破碎机送至旋转闪蒸干燥机中煅烧后,进入收尘室内,即成纳米级氧化锌(ZnO)。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次将含碳酸钠28%-30%的碳酸钠水溶液过滤后缓慢地加入复分解釜内时,在2-2.5小时内,将复分解釜内的硫酸锌水溶液的pH值中和至6.0,反应温度控制在45-50℃,让 其充分破裂变细,接着第二次放入含碳酸钠28%-30%的碳酸钠水溶液,在30-40分钟内将复分解釜内溶液的pH值中和至6.5-6.8,反应温度控制在60±5℃。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送至干燥室干燥时,烘干温度为160-200℃,干燥至锌(Zn)含量50-60%的碱式碳酸锌。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破碎机送至旋转闪蒸干燥机中煅烧时,将流体状的碱式碳酸锌在温度800-900℃的气流管中煅烧20-50秒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宁市湘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宁市湘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基缓凝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迷你冷热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