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科植物试管内授粉及结实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72180.3 | 申请日: | 201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田敏;王彩霞;欧阳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科 植物 试管 授粉 结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培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兰科植物试管内授粉及结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兰科植物(兰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世界花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许多种类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中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是分株扩繁,用种子繁殖的育种周期长,一般需要4-5年。而且,一般地,兰花的新品种培育工作需要进行反复的杂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实现育种目的,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采用常规办法,这一育种过程一般要用十几年时间。而兰花的试管内开花、授粉及结实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了促使兰花试管内开花及人工授粉的方法,人们就可以在试管内让子一代开花,并且在试管内进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间相互授粉,培养出种子。这些种子无需消毒直接播种于培养基上,获得子二代,再诱导出花,即可从子二代中间选择想要的品种。这一过程比常规方法,至少可以节省两个从瓶苗到开花的栽培周期。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研究领域,对于兰花的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石斛兰、寒兰、建兰、春兰等的试管开花有过报道,但一般仅限于对试管内开花的调控,而对试管内开花的花朵进行人工授粉,并培育子代的报道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兰花常规育种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套离体培养中调控植物开花、人工授粉及育性种子产生的方法,此技术可有效地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兰科植物试管内授粉及结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成熟的兰科植物果实经清洗、消毒后剖开,取蒴果内种子撒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2)待培养形成可见的小苗后,将小苗转移至MS+0.5mg·L-16-BA+0.1mg·L-1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60天后获得组培苗;
(3)将组培苗移到MS+0.5mg·L-16-BA+0.05mg·L-1TDZ+0.1mg·L-1NAA+10%椰子水+500mg·L-1酵母液+50mg·L-1VC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诱导产生具有较多花芽的花序,将具有花序的组培苗再转入MS+10%椰子水+500mg·L-1酵母液+50mg·L-1VC的无激素培养基上,花芽可正常开花,花完全开放后3-4天,用镊子取出花中的花粉块,进行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
(4)将人工授粉后的试管苗重新放回培养室中培养,培养后获得子一代果实,再行无菌播种,即可得到子二代植株。
步骤(1)中的消毒过程为用体积比为75%乙醇表面消毒30秒,无菌水冲洗2遍,用重量比为0.1%的HgCl2中浸泡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3-4次。
步骤(1)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光强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上述所有的操作均处于无菌环境下进行。
所述的兰科植物优选为铁皮石斛。
本发明有效地缩短了兰科植物尤其是铁皮石斛的育种周期,可将自然状态下4-5年的育种周期缩短到1年之内,培养时间短,成本低,有利于缩短兰花的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以兰科植物铁皮石斛为例,来说明兰科植物试管内授粉及结实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为实施例所限。
材料为铁皮石斛成熟而未开裂的蒴果。将采回来的果子去除果柄,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比为75%乙醇表面消毒30秒,无菌水冲洗2遍,用重量比为0.1%的HgCl2中浸泡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3-4遍。将洗净的蒴果置灭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解剖刀将蒴果的前后两端各1cm处切下,中间段纵向切开,将蒴果内干燥的粉末状的种子均匀撒在MS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光强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0d后部分种胚开始膨大、变绿,20d后少量种胚开始形成绿色的原球茎,30d后形成大量的原球茎,并且开始出现叶、根的分化。60d后形成可见的小苗。将小苗转移到MS+0.5mg·L-16-BA+0.1mg·L-1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完整的长约4-5cm的组培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