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签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2123.5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思乐;李光亮;王会泉;郑鹏飞;何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C9/40 | 分类号: | B65C9/4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酒、饮料等行业的高速生产线上检验标签存在的标签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酒产业发展迅速,各类酒产量持续飙升。伴随产量的增加,对生产线速度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要求,不仅是酒的质量,尤其是外观包装的质量也会对产品品牌和公司信誉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国外灌装机、空瓶检测机、贴标机等引入,带动了我国国产包装生产业的发展,生产现场也出现了一些相关问题,如贴标机漏标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生产厂家主要采用国外贴标机,由于国外产品价格及维护费用较高,一方面增加了厂家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的推广使用。因此,中小型企业以及采用无标签检测功能贴标机的厂家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人工检测,费时费力,且对提高生产线速度有很大限制,不能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另外人工检验效率低、检验人员易疲劳难以保证检测质量,尤其在高速生产线上,检验人员无法对速度高达3-4万瓶每小时的所有瓶子进行全面的认真检查,导致部分漏贴标签的瓶子流入市场,影响了企业形象。
在国内公开的相似专利中,专利号为01267575.X只是在贴标签前,采用传感器检测标签纸卷上的标签的长度是否与瓶子的直径大小相匹配,防止将标签贴到不匹配的瓶子上,而专利号为01267572.5的专利是检测在贴标签前,标签纸卷上是否有漏掉的标签,他们都不能检测贴标机贴完后,是否真的已经将标签贴到瓶子上,且后者的排除装置只能将数量有限的瓶子拨到承槽内,需有专人看管并将其捡走,且容易对瓶子造成擦伤和磨损,影响产品质量,且不能在保证完全不倒瓶的情况下剔除到回收链道,以便重新贴标,从而不能保证整个回收工序的完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避免漏贴标签的瓶子流入市场,影响企业形象的标签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该系统不仅可以检测高速生产线上瓶子标签的存在,而且能准确地将缺失标签的瓶子剔除出去,并有效地防止倒瓶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性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签检测系统,它包括在生产线链道上沿瓶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检测单元、剔除单元以及剔除确认单元,在生产线运行链道侧还设有控制装置,检测单元、剔除单元以及剔除确认单元均与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器连接,与剔除单元相应的生产线运行链道还与瓶子回收链道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定位传感器、正面标签检测传感器、背面标签检测传感器以及旋转编码器,它们均与控制器连接,其中正面标签检测传感器和背面标签检测传感器以彼此正对的方式安装于生产线运行链道两侧的支架上,且向下倾斜设定角度,定位传感器也通过支架安装在生产线运行链道一侧;定位传感器和正面标签检测传感器、背面标签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一个瓶子的直径相匹配,旋转编码器安装在生产线运行链道电机轴上,其中所述各检测传感器采用光电传感器或是光电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剔除单元为剔除器,所述剔除确认单元为剔除确认传感器,它们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在控制箱正面设有文本显示器、检测启动按钮和检测停止按钮,它们与控制箱内的控制器连接;同时,控制器还分别与检测运行指示灯、检测停止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工控机或PC机,所述文本显示器为CRT或液晶显示装置。
它的检测步骤为:
step1:按下启动按钮,控制器启动检测并初始化;
step2:首先瓶子触发定位传感器,对生产线上的瓶子进行分组检测,然后高速计数器通过计数旋转编码器器的脉冲数对瓶子进行定位;
step3:当瓶子经过检测传感器时进行标签检测,并存储检测结果到控制器存储区的对应存储单元;
step4:当瓶子到达剔除器沿瓶来方向的边沿时,控制器判断当前瓶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将其剔除,若合格则继续滑行;
step5:当瓶子经过剔除确认传感器时,确认不合格的瓶子是否准确剔除,若没有准确剔除则通过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
在所述的step5中,当由于检测传感器损坏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连续剔除瓶过多时,也会进行声光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剥离强度聚乙烯输送带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铝电解电容器产品装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