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71951.7 | 申请日: | 201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宝常 |
| 主分类号: | B29C45/74 | 分类号: | B29C45/74;B29C45/78;B29C47/80;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伍宏达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装置 采用 塑胶 射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根据需要对所控制环境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的水冷式冷却装置,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
背景技术
塑胶射出机,如注塑机、抽粒机都是塑胶工业中的重要装备,这些装备都具有一个用于将塑料熔化的料筒,该料筒外部装设有加热装置,一方面,加热装置在对料筒内的塑料进行加热时,若不能对加热的温度进行调节,在达到所加工的塑料要求的温度时并保持恒温,将会使不合格品率升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加热装置在对料筒内的塑料进行加热时,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加热,从而导致其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使室内工作环境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对所控制环境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本发明所述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该节冷却装置能在塑胶射出机达到所加工的塑料所要求的温度后保持恒温作用,降低残次品,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工作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的进水分配总管,所述进水分配总管上并联连接有若干组热交换器,每一组热交换器的进水支管上串接有一电磁阀,该电磁阀与一温控控制器电信连接。
构造一种采用本发明所述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包括料筒,装设在料筒一端的料斗,装设在料筒另一端的模头,间隔装设在料筒上的若干组电磁电热环,与各组电磁电热环连接电热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对料筒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的进水分配总管,所述进水分配总管上并联连接有若干组热交换器,每一组热交换器的进水支管上串接有一电磁阀,该电磁阀与一温控控制器电信连接,温控控制器装设在料筒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热交换器间隔绕设在料筒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的进水分配总管,所述进水分配总管上并联连接有若干组热交换器,每一组热交换器的进水支管上串接有一电磁阀,该电磁阀与一温控控制器电信连接,该冷却装置根据需要对所控制环境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塑胶射出机时,将述热交换器间隔绕设在塑胶射出机的料筒上,该节冷却装置能在塑胶射出机达到所加工的塑料所要求的温度后保持恒温作用,降低残次品,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工作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却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所述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水泵 2、进水管 3、进水分配总管 4、热交换器 5、进水支管 6、电磁阀 7、温控控制器 8、出水支管 9、出水总管10、料筒 11、料斗 12、模头 13、电磁电热环 14、电热控制器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参照图1,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水泵1、与水泵1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2,与水泵1的出水口连接的进水分配总管3,所述进水分配总管3上并联连接有若干组热交换器4,每一组热交换器4的进水支管5上串接有一电磁阀6,该电磁阀6与一温控控制器7电信连接,通过温控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6开或关,对热交换器4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所控制环境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所述每一组热交换器4的出水支管8与一出水总管9连接,使每一组热交换器4排出的水从出水总管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宝常,未经陈宝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板材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轴承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