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载车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71683.9 | 申请日: | 201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邕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邕勤 |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集型泊车设备,尤其是一种占地小、车辆上下方便的移动载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的我国车辆的总量接近两亿辆,并以超过4%的年增长率在递增,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受制于可供应土地量限制,泊车位难于满足现实需要,城市停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参考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建设立体停车装置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方向。现有的密集型停车场在已停放的小汽车的上层或后方还需要停放车辆或取出车辆时,都要将已停放的小汽车先行移出,让出位置才能让上层或后方泊车或取车,使用不方便。如果已停放的小汽车不能驾驶移开,上层或后方的泊车位便无法利用。同时,停车场的位置都比较狭窄,在狭窄的空间内退出汽车避让其它车辆,距离和角度都难以控制,也容易造成车辆的碰撞或刮花。中国专利ZL200620155109.3公开了一种前移旋转避让型载车装置,解决了前后排放汽车、以及充分利用下层车位停车的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用于推广,它为了实现旋转运动,采用了二套导向机构,消耗了大量的动力,造成了能耗增大、运营成本费用大,设备运行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移动载车设备,包括载车板、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和保障系统等部分,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动力装置工作以控制载车板的状态,载车设备的结构形状大小与其所配合停放的车辆的尺寸相适应,该移动载车设备的每块载车板的侧面均设有限定载车板运动方向的轨道,轨道的前部设有方向控制轮,载车板中设有与动力装置相连的驱动轮,在原始状态下各载车板横向排列,载车板可沿轨道作前后直线运动,并且当一块载车板移动到达预设位置时,该载车板则以方向控制轮为轴作弧线运动,弧线运动后该载车板方向与原始状态下载车板的方向形成夹角后停止,此时车辆可上下该载车板,同时弧线运动后载车板方向与原始状态下该载车板方向形成夹角大于90°。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载车板按纵向前移、弧线运动达到避让后排或上方停车位上车辆的目的,在狭窄的空间内避让其它车辆也不容易造成车辆的碰撞或刮花,可大大增加存车量,方便地实现密集型前后排泊车和上下层泊车,这种载车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能耗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实现了密集型泊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载车板在移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依附图所示,这种移动载车设备包括载车板1、控制系统、动力装置2和保障系统等部分。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动力装置工作以控制载车板1的状态,载车设备的结构形状大小与其所配合停放的车辆的尺寸相适应。该移动载车设备的每块载车板1的侧面均设有限定该载车板1运动方向的轨道3,轨道3的前部设有方向控制轮5,载车板1中设有与动力装置2相连的驱动轮4,在原始状态下各载车板1横向排列,载车板1可沿轨道3作前后直线运动,并且当载车板1移动到达预设位置时,该载车板1则以方向控制轮5为轴作弧线运动,弧线运动后该载车板1方向与原始状态下载车板1的方向垂直后停止,此时车辆可上下该载车板1。使用时,在原始状态下各载车板1依场地备件横向排列,启动控制系统,位于载车板1中动力装置2启动,载车板1随之运动,运动轨迹为位于每块载车板1侧面的轨道3所限定,沿轨道3直线向前移动,当载车板1移动到达预设位置时,该位置通常为靠近轨道3一侧的载车板1的末端,此时动力装置并未停止工作,驱动轮4仍然向前运动,而此刻方向控制轮5限制载车板1靠近轨道3这一侧的直线运动,限定该载车板1只能以方向控制轮5为轴作弧线运动,弧线运动后该载车板1方向与原始状态下载车板1的方向垂直后停止,这时,车辆可以上下载车板1,在车位前横向运行。同样,在控制系统作用下,反向操作可使载车板1回到原位,完成一次出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邕勤,未经马邕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通信中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