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马铃薯渣加工高膳食纤维食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9095.1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萍;高国强;王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萍;高国强;王雅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216;A23L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马铃薯 加工 膳食 纤维 食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一种利用马铃薯渣加工高膳食纤维食品的方法,本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膳食纤维主要指非淀粉多糖类及木质素的总称,它能吸收胃中过量的盐酸,增加渣滓容量,促进肠的蠕动,吸收胃液物质,并为促进肠内舒适创造良好的环境。由于膳食纤维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在防止和治疗肥胖、动脉硬化、心脏病、肠癌及糖尿病等疾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外实验证明,这种作用是膳食纤维通过肠壁被发酵生成了短链糖酸,这种短链糖酸被传输到肝脏血管口时,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而且抑制作比原食物纤维高10~15倍J。因而研究开发新的膳食纤维,并直接制备短链糖酸纤维,提高它的生理活性是今后对膳食纤维研究的方向。我国具有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年总产量550万吨左右,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马铃薯加工却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马铃薯的深加工集中于制淀粉或粉条。由于加工技术的落后,大量的马铃薯成为废渣而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而开展这一农产品废渣的加工和制备产品的研究,既可以为马铃薯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以为其它未开发的农产品所借鉴。
纤维经挤压后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量相对增加,一般增加量在3%左右,挤压过程中的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促使纤维分子间价键断裂,分子裂解及分子极性变化所致。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采用挤压手段开发膳食纤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马铃薯纤维的结构是由半乳糖在各个方向上按照一定的联结方式形成的规整网状结构。马铃薯渣的这一规整 大分子及长链使这一纤维的结构紧密,水溶性不大,导致生物体食用后不能使消化液粘性增加,生理功能不强。经过挤压膨化化处理后结构已变成片状、间接有无规则空间网络的层状结构,结构中比原纤维增多了羧基基团,使得这一纤维既保持了原网状、大分子特性,又增加了水溶性。体外对胆固醇的吸附实验表明,膨化后马铃薯纤维对胆固醇产生吸附,且这种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说明膳食纤维在生物体内的活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对致病物质可能也有吸附作用。CN100998393一种来源于马铃薯渣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添加剂和膳食纤维技术领域。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马铃薯渣中提取马铃薯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可广泛用作食品中的增稠剂和功能性添加剂的膳食纤维。该发明通过前处理,使得薯渣纤维变小,同时使得薯渣中的杂质更易去除,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去除淀粉和蛋白质等,解决了马铃薯渣难以利用的现状,生产的膳食纤维物化、生理性能优于其它种类非水溶性膳食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马铃薯渣加工高膳食纤维食品的流程图。
发明内容:
1.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马铃薯渣(鲜渣或干渣)为原料与谷物(大米、或者玉米、或者豆类或者薯类)粉混合经过挤压膨化、调味加工制作的食品。
2.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马铃薯渣(鲜渣或干渣)为原料与小麦面粉、植物油等食品辅料混合后压片成型或者挤压成型经烘焙得到的食品。
3.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马铃薯渣(鲜渣或干渣)为原料与谷物(小麦粉、大米、或者玉米、或者豆类或者薯类)粉混合后压片成型或者挤压成型经油炸得到的食品。(马铃薯鲜渣是指加工淀粉后没有经过干燥直接从生产线得到的马铃薯渣;干渣是指鲜渣干燥脱水后的马铃薯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萍;高国强;王雅,未经赵萍;高国强;王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9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料中杂质的检测清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钓鲢鱼打窝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