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897.0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B29C4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徐文 |
地址: | 226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泡 模具 分型面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在同样的加工步骤下配模周期大大缩短,且配模效果好的汽车内饰件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汽车内饰件发泡模具的分型面均是通过常温下的加工中心精加工,然后将模具装配完成后上压机加热至使用温度,然后进行配模,但因发泡模具全部是铸铝材质,而铸铝存在较大的热膨胀系数,且一般发泡模具使用时上下模具的温度也不一样,这样上下模具本身在加热以后上下模具的尺寸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钳工在后续手工配模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手工处理的效果并不好,还因长时间的配模需要保持恒温而浪费大量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在同样的加工步骤下配模周期大大缩短,且配模效果好的汽车内饰件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加工工艺,创新点在于:分型面的加工步骤为:首先将模具的上、下模加热到实际工况中的使用温度后,再对模具分型面进行精加工,最后进行配模。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的上、下模在加热到使用温度前,在上、下模之间垫有平整的隔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平行度小于0.1mm。
以上加工工艺的优点在于:分型面是在模具最终是使用温度下进行精加工的,完全消除了模具因上下模具使用温度不一样和型面复杂等因素造成的当模具被加热以后上下模具分型面尺寸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分型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配模,工艺步骤步数不变,仅改变了实施顺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能源。
隔热板可保证在精加工时,上、下模的温度为各自的实际使用温度,避免出现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汽车内饰件发泡模具分型面的工艺步骤为:首先,完成模具其他的热处理、机加工和表面处理;其次,将模具的上、下模装配到加工中心上,并在之间放置隔热板,其平行度小于0.1毫米的;第三,将模具的上、下模分别加热到模具使用时的温度,本实施例上磨使用温度为110℃,下模使用温度为120℃;第四,通过加工中心进行分型面的精加工;第五,由钳工进行上、下模的配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