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白菊内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8478.7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1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泉;龙寿江;陈悦;翟佳黛;张福武;范洪霞;马维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尚德药缘科技有限公司;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菊 内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白菊内酯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从广玉兰根皮中提取小白菊内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极大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现有癌症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新发160万例,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抗肿瘤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极具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领域。过去的治疗方法侧重于对癌细胞的铲除和杀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是细胞毒类药物,这类抗癌药具有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是典型的双面刃药物,而且难以根除癌症,不少癌症的复发比例较高。恶性肿瘤的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肿瘤医生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细胞群体中存在少数能使群体扩增的肿瘤干细胞。它们通常处于慢周期状态,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低,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因此肿瘤干细胞的发现给肿瘤治疗带来新的靶标,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研究为彻底治愈癌症提供可能。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癌活性化合物已经成为抗癌药物的开发热点,前20年间,全世界推出的药物小分子新化学实体中,有61%可追溯到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在某些治疗领域出现率非常高:78%的抗菌化合物和74%的抗肿瘤化合物都是天然产物,或从某个天然产物衍生而来,实践证明,天然产物在抗癌药物发现中的独特作用重新引起高度重视。传统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均存在耐药问题,尤其是肿瘤干细胞更不敏感。抗癌中药博大精深,高效低毒,从中有可能筛选出高效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是从小白菊中提取的化合物,最初被用来治疗皮肤感染、风湿病以及偏头痛。近期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可抑制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白血病癌、肾癌、肺癌、结肠腺癌、成神经管细胞瘤等癌细胞的生长,在动物模型上小白菊内酯还能治疗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对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能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其活性可能主要来源于p65/NF-κB亚基的Cys38上的巯基与含笑内酯发生了Michael加成反应,由于NF-κB是调控肿瘤侵袭、转移、药物抗性的重要基因,抑制NF-κB的激活有可能提高肿瘤对于抑瘤剂所引起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最近,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Jordan,C.T.博士及其同事发现小白菊内酯能够在基本不损伤正常干细胞的情况下,针对性地消灭引发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干细胞,从而有可能根本上遏制白血病复发,小白菊内酯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小白菊内酯的分子式:C15H20O3,分子量:248,性状:无色晶体,其结构如下:
专利CN101190258中公开了一种从玉兰的叶子或花中提取富含小白菊内酯提取物的方法,但该方法中所用玉兰的叶子或花中小白菊内酯的含量不太高(含量约为0.3%),而且过程较繁琐,生产成本较高。本发明发现,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 L.)的根皮中富含小白菊内酯,其含量达5.0%,提取分离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从广玉兰根皮中提取小白菊内酯的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广玉兰根皮中分离提取小白菊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广玉兰干燥根皮,粉碎成粉;
(2)取粉碎的粗粉,用5~20倍重量的适当的提取溶剂在室温浸泡多次,每次36-108小时。
(3)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提取浸膏;
(4)提取浸膏用质量浓度10%-30%的乙醇或甲醇溶液溶解,再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至颜色变淡,合并有机溶剂,减压回收有机溶剂,干燥得总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5)取上述总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上硅胶色谱柱,以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淋洗,跟踪检测,收集含小白菊内酯的流份,合并减压回收混合有机溶剂,干燥得小白菊内酯。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含小白菊内酯的结晶过程,结晶过程如下:
(6)小白菊内酯在适当的溶剂中得无色结晶状化合物小白菊内酯。
上述的方法,其中提取溶剂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中的任一种。
上述的方法,其中萃取所用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尚德药缘科技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未经天津尚德药缘科技有限公司;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4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